文/黄丹麾(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刊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客座研究员)
耿耿的油画在主题上以爱情、情爱、性爱为主线,既有异性之间的性爱,也有同性之间的性爱,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拉康的后精神分析哲学为文化支撑点,揭露了所谓真爱的真相,对这些终极追求予以了强烈的质疑与抨击,表现出青年画家的愤世嫉俗与开放活跃的思维理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动机以性欲为主导,人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往往会在梦中得到补偿,受到压抑得不到舒解的冲动(力比多,即性欲)通过梦、失语等形式得到满足,而艺术就是一种白日梦。而后精神分析学大师拉康则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此阶段被拉康称为“镜像阶段”,“镜像阶段”从婴儿照镜子出发,将以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称为镜像体验,进而拉康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也就是说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概念的最初步涵义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但在不同的领域中,主体间性的意义是有差别的,在主体间性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三种涵义不同的主体概念,即社会学的主体间性、认识论的主体间性和本体论(存在论、解释学)的主体间性。
在耿耿的爱情视域内,弗洛伊德式的性欲成为一种社会交往形式和创造力的源泉,这种倒错、荒诞的形势成为一场人生游戏和爱情规则;借用拉康的主体间性理论,耿耿笔下的真爱、情爱、性爱等主题形成三种爱情主体间性,这三种间性分别对应于持不同爱情观的主体,但孰是孰非,画家则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更多的是提出问题,供人思考。
耿耿油画作品最大的亮点是炫艳的色彩,油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非常大胆,其油画作品的用色极为鲜艳、纯粹、耀眼、光鲜,这种色彩既借鉴了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的某些特点,又将中式艳俗艺术和观念摄影的一些优势予以杂糅,进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浓艳的红色、蓝色等充斥着画面,形成一种幻化的情境。这种炫迷的色彩一方面强化了特定的戏剧化氛围,另一方面也强化了特有的人物心理和欲望状态。
耿耿的油画在造型上摒弃了焦点透视和假三度空间的营造,而是使用平面构图与平面涂写,对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所谓真实性与写实感进行了突破,在一定相位上向东方主义美学思想挺进,以色彩的浓淡、正负形的穿插、图案化的符号等来倾述人性的呐喊与当代爱情神话。
耿耿的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吸收了以毕加索和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主义语言,将立体的物象与人物分解成多元平面,以碎裂、分解、重构的形势,构建出二维结构,对爱情场上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慰藉、情感取向进行了手术刀般的切割,它剥离了常见的逻辑,而走进了深层的梦幻意境。
总之,耿耿的作品打破了司空见惯的叙事性、情节感,它讲述的不是故事,不是真实,更不是现实,而是一种以主观想象和主体设置为框架的幻化幽灵,这种幽灵是梦境的重构与想象的再造,这种幻化幽灵不合常理、不合逻辑,游离于真理之外,是艺术家情感符号与情感状态的产物,而这正接近了艺术的真谛。艺术终究表达的是一种人性、一种情感、一种想象……耿耿的油画以陌生化的形式演绎着人生舞台的各色情感角色,这种情感既充盈着人性的盛宴和人类本质力量的欢歌,也充斥着对真善美、假恶丑等人类灵魂深处的诠释,这就是艺术家的绘画本质与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