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林风眠、吴大羽、刘海粟为代表的一批中国艺术家,开创了将欧洲现代主义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融合的道路。之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中西文化本体的融创现象化为潜流。这条艺术道路成为少数艺术家的个人行为,如赵无极、吴冠中、常玉、苏天赐等。直到1979年的上海十二人画展。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的艺术家才重新回到艺术界的视野。然而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当代艺术思潮对于中国本土的合入,以写实主义为主流的学院官方展览的主流性引导。这条艺术道路为一批怀有强烈中国文化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所担当,深入研究西方现代主义的构成原理,借鉴中国传统山水,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创造中国山水油画的艺术道路开始结出丰硕的艺术果实。在以观念为主导的当代艺术之时,无论在形式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中国艺术发展的困境,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还没有在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得以新生。中国山水油画的艺术探索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油画山水的初期探索
——符号到符号的语言转换
此阶段为何庆源山水油画探索初期,其主要是做的国画到油画语言的转换,借古典山水图式进行再创作,在其中直接汲取营养,保留了古典山水原作的形式,同时加入自身理解和情感表达使其具有了新的精神和风貌。
二.山水精神的体验与提炼
——精神的自由
何庆源这部分的作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在的山水精神进行深入体验与提炼下,将其自然融汇于油画创作, 以达到一个中西文化精神的融合。变成一了种山水精神自由意志的表达,结合西方的构成原理。水墨与油画两种绘画语言在其画面中自然交融激情碰撞,其不仅注重写的因素,而且注重意境、境界、氛围、气象等等的渲染和营构,既保留了油画的优势,又突出了国画的长处。初步形成了一种自由挥洒的绘画语言。
其摆脱了其山水油画初期探索时古典的构图模式,在古人先贤流传下来的古典山水中汲取营养的同时将视野转向了现实的山水,师造化,师自然,师内心。到这里山水已经成为了其画面中的一个表达自我的载体,从其画面明显可以感受到或宁静虚和,平淡静谧或激情澎湃的诗性意境,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诉求。
何庆源说,“画画如作诗,画面中的山、石、树木、房舍、村落、小桥流水等这些山水符号如诗中之意象。所观所想以意象符号铺述,结合以色彩笔触柔和情感进行造境组织构成,以气韵贯之,使其符合欲表达之心境,则画成矣。”
何庆源自述
山水油画是我2011年开始做的一个课题,最初用油画来画山水,是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古代山水画的痴迷。而当时自己又恰恰是在油画系,而且也是在寻找一个方向。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大类,也是中国绘画的精髓所在,其作为中国所特有的绘画,深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其内在的山水观念构成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核。现在其实不应该拘泥于所用的材料是国画的还是油画的,应该消解材料之间的界限,中西绘画的差异最根本的还是文化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材料,但是材料的乱入其实是对另一种绘画的材料革命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火花。
一幅画里最重要的还是其内在的精神,只有根植于自己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才能发出新世纪的新芽。在中西、古今文化的深入研究中发展、超越简单浅显的符号运用。让艺术回归到人类心性、博爱中去,回归到对于自然的敬畏、热爱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