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镜子的女巫——专访天津油画家 杜薇薇

273
她爱卡通片,爱色彩,爱镜子……
她爱卡通片,又不爱,觉得很虚假,卡通代表着孩提时代;她爱简单、无忧无虑……
她爱重彩,却画了很多灰色调的画面,留白多,有寓意有哲思有国画的意境……
她爱镜子,与另一个“我”对视,试图看清楚自己……
 
她的画笔只呈现两种极致的美,要么浓烈绚丽,要么简约干净!画面满则似繁花,空则似素描;色彩浓则如滴血,淡则如冷灰。
她行笔是自上而下的吗?拉伸梦境,于一片繁华中,静看苹果下坠、花瓣飘零……
除了绘画,她还喜欢摄影、喜欢李清照的词、喜欢萨顶顶的歌……
——她叫杜薇薇。
 
 
 
问:因为喜欢色彩你才开始画画的,一开始就画油画么?
 
我:不是的,最初接触绘画是在我3岁的时候,不过那会画的是国画。我小时候很淘气,几乎没有一分钟是闲着的,从来都不会像别的同龄女孩那样稳当的坐一会。我妈就很着急,觉得一个女孩子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决定让我学学画画,既可以养养我的性子,也能拥有一技之长。我记得当时是在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和一位姓崔的老师学的,老师很和气,也很喜欢我,但我那哪是去画画的,竟然在老师的鞋上画起了小人儿。呵呵。。。就这样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我开始渐渐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喜欢有颜色的东西,喜欢静静的一个人坐着思考,可是这只能是一种兴趣爱好,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妈妈就不再让我学了,觉得应该收收心好好学习了。但小学毕业后父母还是遵从了我要继续学画画的决心,送我去了艺术类初中,后来也就顺理成章的进了美术高中。我第一次接触油画正是在高中的这几年,自打看了一位老师的作品之后就毅然决定要学习油画,他也算是我的油画启蒙老师了。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以前那种单纯的因为能赚钱就想当建筑师的想法也就再没有了。呵呵
 
问:你一些灰色调作品中会呈现国画的意境,画面简约,充满哲思。画过国画吗?(你喜欢吴冠中那幅《桂林山树》就有天人合一的大境界)
 
我:我在三岁的时候画过国画,那会纯粹就是为了养性。后来直到现在就再也没有动手画过了。其实说实话对于中国画比起自己画我更喜欢去欣赏,不管是笔法还是用色上都太难诠释太难掌握了。尤其是那种诗歌一般的意境经常让我神往,令我心情舒畅,感觉自己就在这高山流水中,感觉真的可以偿到空气的味道。为了创作的课题我一直有练毛笔字,我比较喜欢大篆,就像画一样,那旋转有力的笔锋好像在对我讲述着一个一个奇妙的故事,我把它们柔和到我的作品中,觉得特别有意思。
 
其实我画面的简约和你所说的国画的意境主要还是和我这个人的性格有关,我本人就比较简单,也憧憬一种恬淡而安定的生活,如果说是因为学过国画而造成我的画面现在的效果那只能说是一个巧合,因为我的国画画得并不好,呵呵。。。。吴老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艺术大师,还有林风眠,潘玉良,吴作人等这一伐的老艺术家我都比较喜欢。他们将中国水墨与西方油画技法语言结合得恰到好处,既不是照葫芦画瓢,也不盲目守旧,画面色彩和谐不失雅致,笔法灵活充满活力,既没有学院派的死板守旧,也没有当代艺术那般形式主义,不过分张扬,也不显肤浅。独特而别具一格。
 
问:《幻想》之一、之二我个人比较喜欢,描摹了一个相似的梦境,苹果与花瓣都自上而下纷纷下坠……这类作品既自我又自如,它们是一个系列吗? 
 
我:应该不算吧。一开始时想画一个系列来着,这两张是在中国完成的,那会是07年的时候我刚大学毕业,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连画画再学英语,因为要准备出国读研究生,后两幅是在比利时完成的,不过没能保存下来,因为不幸被盗。有点难过,有点不尽如人意。但话说回来倒也应了我的心思,那两张作品我并不喜欢,因为总感觉是被逼迫后产生的,本来就不该有的,是为了凑系列而不得不有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在那和自己打架。
 
我不喜欢成为系列,成为形式的东西,不喜欢不管做什么作品都要形成一个系列才叫作品,也不喜欢给自己定位,甚至给作品起名字。我觉得艺术品应该是为了表达艺术家情感而存在的,它的形势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对待个人。他不应该是有局限性和束缚感的,做艺术应该是快乐而自由的。因为每一段时期我们都会通过成长和经历认识一些新的东西,有一些新的感触,这些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才会有的,而不是像现在那些盲目跟风,盲目偶像崇拜之后的产物。能代表你的不是只有那一种形式,不是电眼娃娃,不是大嘴,也不是大头,这些形式都应该为你服务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而不是你为了不改变而将自己定型成它们。德国最成功的画家之一格哈德。里希特说过:“我没有方案,没有风格,没有主旨。“ 吴老也曾说:“风格是艺术家的背,我们看不到,只有别人能看到。“
 
问:作品首先是属于自己的,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而创作。文学界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他们的作品都注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与体验。拿到绘画上来,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
 
我:完全赞同。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其他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说话的方式,艺术家的画面和作家的文字一样都只是为了我们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存在的,所以说他们的重要性就在于欣赏和阅读他们的人能不能通过它们了解到艺术家和 、作者真实的情感并认识你,喜欢你。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即使技法再精湛,功底再深厚,一旦失去了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问:你喜欢照镜子,很奇妙,为什么?有人说爱照镜子的人内心是孤独的,镜子与内心冥冥中有秘密通道……
 
我:因为在镜子中我可以看到真正的自己。说句大言不惭的话我敢保证大多人是和我一样容易迷失,看不清自己的。其实照镜子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每天洗完脸要照,穿衣服时要照,出门前要照,想照就照一照,很容易也很好玩。如果没有镜子你是没有可能实现和自己面对面的机会,只有看到自己最真实的样子才能感受最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最后大彻大悟:“哦。。。。。原来我长的是这个样子。“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我的内心很脆弱。别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开朗,阳光,乐观的人,是的,我的外表很容易让人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就是想让别人认为我每天都很开心,很幸福,这样别人也会因为我而感到高兴,生活的颜色就总能是五彩斑斓的。我照镜子不是因为我孤独,而是为了更好的享受孤独。你要知道人生注定要经历孤独,而孤独却是一种恩赐,会享受孤独的人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有的一切都给自己欣赏,为自己服务。只要不闲着我就不会觉得孤独。也许从未开始,毕竟尚未结束。你从不曾拥有何来的失去,一开始你就是孤独的,从来都不曾改变,那你是不会感觉孤独的,因为你不觉得这种感觉是孤独,而是早已成为了习惯。然而这种习惯一旦被打破,你会感觉到幸福,而这种幸福并不牢固,一旦破碎再回到从前那种孤独的生活是很难的,会感觉更加的孤独。所以说幸福会让人的内心更加的无助。
 
问:不介意的话我们来谈谈内心……你内心的主色调是暖色还是冷色?你的作品在色彩上,浓则如滴血(如:《粉妆》),淡则如冷灰。(如:《黑白》《和这里比自己真的很渺小》)
 
我:应该是冷暖都有,相互交替吧。。。不知道,呵呵。。。。其实我也分不太清我的内心究竟是冷色调多一些还是暖色调多一些。我喜欢暖色,喜欢艳丽的红色,因为它热情,开朗,乐观,向上,感性,激情。就像我的外表。我也喜欢冷色,喜欢银灰,因为它冷静,和谐,安静,充满幻想,就像我的内心。其实每个人都有两个不同的自己,他们永远不可能和平相处,但他们又必须共存共生。任何矛盾的个体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温暖哪里会感觉寒冷,看不到丑陋怎么会知道美丽是什么样的?对于色调也是一样,无非什么主色调,都是依借另一方而出现的。就像生活一样,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看多了,过烦了,就自然会向往一片恬淡,安静,没有宣泄的净土,我画画也是一样,它可以让我暂时忘记烦恼,忘记嘈杂,那种内心的平静很容易就在创作中找到了。 
 
问:其实生命的基调原本是灰色的,或者无论多么绚丽终会沉入时光背面,或者生命的历程都是从无到有再归于无……《有无相生》《小城小事》《影子》似乎都在阐述这样的原理?
我:是的,这些是我在比利时的作品,那会很多事情让我特别混乱,特别纠结,感觉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特别多,摘不清楚。甚至不认识,不相信我自己的存在。我觉得这样的感觉让我很不舒服,我一直都在寻找一些解决的途径,佛说世间一切皆是因缘果报,这话说得很对,我相信的。于是我听心经,读庄子,老子,希望能找到答案。后来我读《道德经》发现很多句子都很有意思,令我感触颇深,我喜欢这些简短的文字带来的哲思,我读了很多遍,也找了很多的资料,我尽力去从文字中理解它的意义,但理解了之后却发现文字根本不能无法表达我心里的感受,我需要以绘画的形式把他们表现出来,没有文字,只有画面,不需理解,只要去看。这听起来或许很抽象,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不可说,也说不清的道理,比起文字画面更有力量解释宇宙万物,解释一切的开始与结束,解释我想要的答案。
 
这应该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包括那些鸡的作品,还有我的一些装置,影像作品都是为这个时期和主题服务的,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希望更多好的作品被大家看到。
 
问:又有语云,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花朵绽放时的尽兴、邂逅爱情时的狂喜……你的《梦回大唐》又让人觉得你是唯心唯美主义者,对生活充满憧憬。是吗?
 
我:是吧,应该是。。呵呵~~~我比较追求完美是真的,唯美主义还不敢当,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我和我的作品了。
这些作品其实是一套影像作品,是大学时候玩的,那会特别喜欢日本的电影,喜欢岩井俊二,他的片几乎每部都看过,喜欢他电影中的颜色,喜欢那些装束,喜欢能具表演,喜欢那些苍穹般的音乐,悠远迷长,好像把你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的电影语言不多,但那些生动的表情,仅仅只是肢体的行为就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感觉是如此地唯美,纯净,清新,这些都是现在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我也不例外。
 
问:假如我们按创作时间将你的作品依顺序串起来,能否看出作品本身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生活轨迹?如此相伴而生的作品无疑会带上作者的体温、作者的个性,是好作品吗?
 
我:当然能,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包含着艺术家或作者最真挚的情感和生活轨迹。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作品就会是什么样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作品与作者是相互相生共存的。面对自己的作品应该就像照镜子一样,可以看到最真实的自己,包括你所经历的,你所体悟的,你的个性,你的体温,这是必须的。镜中的自己总会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做,看到自己胖了就会去减肥,看到自己美了就会很开心。作品也是一样,它会告诉你你是谁,你该做什么。告诉你你的不足和优点,可以更好的正视你自己。
 
我们活着就会经历,不停的尝试变化,得到和失去,这是生命的过程。因为我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必须通过依附而存在,艺术作品也一样,不依靠艺术家的情感和个性如何拥有它存在的价值?不能感动自己的作品又如何感动别人?
 
问:作为一个从事艺术的人,既要有适宜的艺术氛围又要有充裕的创作时间等,你对未来有怎样期待?你说过你会很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不喜欢改变……
 
我:我希望过一种恬淡,安静,和谐,舒适简单的生活,不喜欢被打扰,不喜欢吵闹和宣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钱不用太多,够花就好,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就已经很满足也很幸福了。是的,艺术创作要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学习,去创作这话一点不假,所以我觉得能实现我这个理想的工作就只有教师了,在将知识传授给别人的同时也能从他们那学到很多新东西,汲取很多新能量,因为学生是年轻的,有思想的,是朝气的,有创造力的。同时教师的工作也有充分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
 
我不喜欢改变,但我愿意去尝试,我希望我的艺术生命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新的转变,新的开始。这些都只依赖于形式和表现手法的转变,但我本身是不会变的,我还会是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