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陈强、张科杰、张鹏点评董洁作品

345
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里延伸出超日常的艺术之物,小董的艺术总是充满温情地想象,很细腻。看多了玩酷斗狠的行为艺术,在看小董的温情艺术,尤其让人觉得的亲切。
——张羽
 
董洁的作品一直用她那看起来有些疯癫的现场后面一直有种凄美的喃喃自语,让现场的产宇宙或观众在莫名其妙中又莫名其妙的被感动。
——陈镪
 
转发舟山朋友解读我作品好文,大家共享之: 关于董洁作品《断发》的解读。董洁手持托盘,内有剪刀与牌子,牌上写着:“请每人剪下我一缕头发”。直到马尾被剪完,头顶剪秃,作品结束。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关于头发的象征意义。我想到了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的第三子押沙龙,他的故事记载于《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下》第13~18章。押沙龙深得大卫王的宠爱,他不守法度,刚愎自用,最后煽动叛乱,欲夺王权。押沙龙的容貌极其俊美,“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得人的称赞: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撒母耳记下》14章27节)《圣经》中关于男性用如此的形容只有两处,另一处在《旧约·雅歌》。押沙龙更出众的特点,便是长了一头长而美的头发。而正是因为这头长发,使他在叛乱的战争中被杀。“押沙龙偶然遇见大卫的仆人。押沙龙骑着骡子,从大橡树密枝底下经过,他的头发被树枝绕住,就悬挂起来,所骑的骡子便离他去了。”(《撒母耳记下》18章9节)如此,押沙龙被兵士刺死。《淮南子·原道训》云: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多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在意头发,在这个作品里头发便是值得自矜之物。然而,头发又象征着烦恼,亦或无明。“断发”便是断除烦恼。如此,便联想到佛家的剃度,然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那便是观众的参与。因为行为艺术的特殊性,观众自然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当然并非囊括所有行为艺术,至少对《断发》如是)。当观众上前去剪断头发的时候,是对日常价值认定(比如长发为美等等)的逆反,喻表毁去人们自我珍视(或说执着)的部分。虽然表面的受体是艺术家本人,然而其真正折射的受体是每一个参与的观众。由此,我认为,这个作品是存在宗教感的,它本身更像个仪式。艺术家本身成为众人烦恼的集成体,每一缕剪下的头发,便是对那名参与者完成一次“剃度”(自然,并非所有参与者能够意识到这点)。剪下来的头发,或丢或留,已然与艺术家本身无关,并且她由此亦完成了自我的扬弃。
 
个人很喜欢文章作者用到的“自我扬弃”这个词,这件行为艺术作品创作于对女性被动存在状态关注时期,这些年来在创作中成长,创作在历练中成熟,早已走出了这一关注点的局限性,将视野更开阔也更有深度地着眼于人性的脆弱,回头看时才发现这是草蛇灰线在那时的作品中就已埋下“伏笔”了的。所以很欣赏文章作者的敏感性,这些他并不了解,却能有所察觉,我在他的文中得以提点,所以推荐大家读此文。    
 
P:这个作品有意义 让人关注被拐卖的妇女儿童 也反思了女性自身的地位  

D:眼睁睁口无语也指对当下很多现象可见却不可言说的被动性,这可以包含很多,包括你解读的妇女儿童的弱势及女性的身份位置,在当时的创作背景下却是对于“毁灭前的建造”这一中国特色拆迁比较有征对性  

P:其实对观众的刺激还是比较强烈的 有不少性暗示 囚禁 虏狱 虐待 展示和出售 每人十五分钟 有被人轮流发生关系的意味 我看到的更多还是伤害和玩弄 安迪沃霍尔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十五分钟的名人 也有开心一刻的意思   
D:确实也有这些暗喻,所以好玩也就在这里,可以被解读出很多深层次的含义,所以解读者有多少涵养,作品就被挖掘出多少表述,由此可看出那些说看不懂的人至少是不加思索草草了事的  

D:受虐应该人性中多少有点,只是每个人表现不同,我在作品中用被虐得面目全非的方式表达我所观察到的现今社会人被得摧毁得面目全非的生存状态,是我的一种比喻,一种语言形式啦。至于潜意识里是否因此有快感,没深究过,但生活中是个超级排斥虐的人,身体作为媒介在作品中的运用本身就脱离了自我成为材料,时有不得不为完成作品忍受一些恶劣条件情况,可以说是为艺术牺牲,也可以说是走向了作品中的所指,成为第二自我,或超我之类的。所以,也许那第二自我是受虐的,也许超我不在乎是否被虐。  
 
P:老外看不下去了 觉得中国没人权 跟以前的游街示众是一样的 他要来解开中国女人身上的绳索  

D: 我也猜他是这么想的  
 
P:你表达的应该还是一种集体伤害 大家就是愿意看到一个美的东西是被怎么摧毁的 还有我觉得你是不是也有一些受虐的快感 喜欢看到自己被弄得支离破碎 面目全非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