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学棣 ——愿在绘画的道路上稳步健行

2016.09.27
阳山
4009

    由衷欣喜林奇集成画册,这是研究生三载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一个总结。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犹记他刚进校参加复试时背来数十幅作品,山水、人物、花鸟都有涉及,可见本科时他便是勤奋的;再细看作品,有古画临习、线描及创作等。师范毕业的他所学是齐全的,且对笔墨造型等基础能力还是厚重扎实的。三载的学习亦证明了他是刻苦且热爱绘画的。一位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能力的艺术才能,是先天的禀赋与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结果,但更有赖于后天的刻苦训练和培养。不管戏曲界演员的“四功五法”,还是中国画的“五笔七墨”等,都必须经过自身的长期艰苦训练和实践。正因为他对事物的感知力与浓厚的兴趣激情,让他对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狂热与渴望。

    与我这三载的学习中,林奇有着作为一个北方汉子的豪情、耿直和厚重,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世和饮酒方面,对绘画亦是如此,“直取性情真”。在平时写生及创作中他带着实践问题和理论思考的困惑之解悟去判断,用全部身心去探索和领悟生活及山川自然物象,并努力打破程式化的东西,以掌握笔墨为学习侧重点,学习阶段以最踏实的劳动投入打基础。每次展览,新作倍出,跨越了量和质,也不断突破了自己,这固然是艺术实践和探索的结果,也是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及对艺术本质有比较深入的思考所促成。

    平日的林奇除致力于绘画之外,兴趣亦多,好打球好钓鱼,亦好阅读绘画理论类和文学之类的书籍,可把自己的修养深入生活,再从生活中提高修养,从而更好的感悟生活,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学习和生活既合理分配又相互结合,这是聪明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学习方式;要平衡自身修养,需用十足的判断力面对矛盾,站稳立足点。他不画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晦涩难懂,也不画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从点景人物到的山、树、云、石等,无一例外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质朴自然,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风骨,让观者感受到他对绘画的一片炽热。为情怀作画,这源于他从生活中来的创作理念。

    一个画者须具有一种娴熟的手法技巧,才可以驾驭外在的材料,从而“以意运笔,以心运手”,意境重表现、抒情,而意蕴则是深藏在作品中内在的意味。《拾萃》作品集中汇集四十余幅他学习阶段的摹写、写生及创作作品,画风呈多样化,而非程式化的一成不变,这便是学习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对生活及写生内容进行提炼与概括,对设色及造型、构图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笔墨、线条酣畅淋漓、厚重苍劲,几年内数幅山水画创作作品获国家级及省级多个奖项。这些作品中独特、奇险的构图,画面主次分明、空白得当、布势雄伟奇特、多重视觉的处理,形成动静相宜、呼应互盼、冷暖相称的和谐画面。把青绿山水的典雅绚丽与水墨的厚重融为一体,即传统又极富现代感和装饰性,这是意境上的闪光点,也是绘画探索过程的闪光点,期待有朝一日找到最好的平衡点,将敷色与笔墨更好的结合。写生作品可看出他思索如何构图、写生取景及意境表达等一系列问题,画风充满朴素自然又赋张力,野逸之余感情色彩浓郁,情趣与和谐。一种骨气、一种激情中渗透着对生活寄予情感与对绘画的壮志,画面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蓬勃的自然生命力量会让人思索与共鸣,一个渊然而深的灵境与“乡土主义”情怀。

    作为一个艺术的追求者,最终需要独特的感知力与自省能力,读研期间亦是“悟道”的过程。艺术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除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天赋以外,还需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中国画画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绘画艺术修养乃至人生修养等各方面的广博知识,纵观历史画家苏轼、赵孟頫、石涛、黄宾虹等。中国传统文化有多种说法“画如其人”、“书如其人”等,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可见艺品与人品的密切关系,艺术之路需辅翼德行才走得远。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真、善、美更是全人类共同珍惜的价值观,远离真善美就看不见艺术家真实的一面,那么感动人就很难,毕竟愉悦眼睛的很多,能触动人心的则少。优秀的文艺作品常需要在艺术意蕴中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体现出这些深刻的内涵,就是所谓的“韵外之致”。 一位对艺术追寻的学子“真诚”二字的炙热情怀是动人的。繁华过后始见真,追寻艺术的脚步是孤独的亦苦不堪言,一切本是虚无的繁华,本真固然重要,还是为了灵魂的安康,从而获得升华的快乐流淌在血脉中。

    林奇是勤奋的,这般年纪获得的学识与他后天的刻苦钻研、勤奋实践以及对绘画的万分热爱有着更直接的联系,才使他满赋画思才情。积跬步乃至千里,这是别人对他勤奋的认可,也是对一个画者最可贵的肯定,而这些仅仅只是个开始。“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希望他今后的艺术之路持续用“两条腿”走路,一是临摹传统古人之迹,走传统、精读传统。二是在大自然和社会中体悟自己的绘画语言。像陆俨少一样“意临”、“体悟”,“娴熟古人之技法”的同时“富胸中之丘壑”立身于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沿着传统这条路加以己之个性脚踏实地的走到底,就自然而然地会出脱和创新。今后以最广阔的胸怀去走生命中最远的山水,前进的道路方向越为清晰越更要理性去选择与熔炼。持续读书生涯这种“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训练,在今后的学习及做学问中持“大道如常”的态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毕业之际,未来的路还很远,愿在艺术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稳步健行。谨以此文对其鼓励及祝愿。

                                                 

                                              

 

 

 

                                                                                                         阳山

                                                                                                 丙申春月於邕城龙隐斋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