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旅客文怀沙,106岁的可爱老头

凤凰江苏
563

姓名:文怀沙

出生日期:1910年1月15日

毕业院校: 章太炎学院

主要经历:曾在北大、清华等大学任教,现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等

兴趣爱好:经史百家、诗词歌赋、金石书画、佛学、中医、红学、音乐、戏剧等

日常饮食:随意不挑

生活习惯:早上8点起床,晚上12点多睡觉,下午按时午睡

长寿之道:每天都要吃两片药:早晨刚起床吃一片“满足”药,晚上睡觉前吃一片“感恩”药

一支拐杖,两轮破车,“三千银丝”,五次婚姻,七个大字:“述而不作文怀沙”。

只要见过百岁老人文怀沙或者其照片,大概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银髯飘拂,浪漫飘逸,茶色眼镜下面藏着一双锐利深邃的眼睛,喜欢着一身黑色的道袍,与萧然银须相得益彰,愈发衬出一种潇洒傲然之风范。这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等多种头衔的文怀沙。抛开这些光环,只听他一开口讲话,就必然发现,他不过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喜欢说笑话,嘻嘻哈哈爱调侃,总是能逗得听众笑得前仰后合。然而笑过之后,就像头上突然敲醒一记警钟,不知是哪一句幽默机智的话语就这样深入人心,戳到了人生痛点。

振奇越世,恍若屈子

文怀沙先生祖籍湖南,1910年生于北京,青年时代曾受教于章太炎。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先生奔走在皖南、桂林、重庆等地,时有诗歌、散文、杂文、译文发表,在文学天地里崭露头角。他所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经史百家、汉魏六朝文学、历代诗词歌赋、佛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无所不窥,而《楚辞》为其专长。1953年,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出版发行。才华横溢的文怀沙用一个月就写出了《屈原集》,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随后,他的《九歌今译》、《九章今译》、《离骚今译》、《招魂今译》以及《宝学概论》、《楚辞今读》如涌泉般源源不绝,奠定了他在楚辞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一位老将军曾赋诗称赞文先生“一曲吟催千古泪,文怀八斗叹骚才。韵高自有真情在,恍若云中屈子来。”“现代的活屈原”之名由此而来。

文先生在学术领域另一重大贡献是主编了“十五”国家重点图书——《隋唐文明》《秦汉文明》《商周文明》《魏晋南北朝文明》暨200卷《四部文明》(1.4亿字)。其中,一百卷本《隋唐文明》有“唐全史”之称,共100卷,近6000万字,收录了古籍原典646种,是迄今为止首次对隋唐300年间的历史文化进行的全面的、学术的、总结性的大规模纂述,成为展现隋唐文明的精髓与核心的集大成者。

风骚才子,重情重义

文人大多是情感丰富的感性之人,文先生更胜一筹,他用两句诗来描述过自己: “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文老一生经历过5次婚姻,每一次他都当作“初恋”,付出全部的真心。他身边珍藏的一个日记本里记述了他对每位夫人曾付出过的真爱,他离异的妻子和其丈夫都依旧是他挚诚的朋友。

文先生现在的夫人徐嘉秀与他相伴30多载,每年三月初三,两个人都会过一个独特的斋戒日。整整一天,文先生面壁禁食,不外出、不娱乐,这个自定的祭日他已经坚持了近70年,是为了一个曾在这天为他殉情的女孩,因家庭反对她和文先生的恋情,这个女孩选择了自杀,文先生痛及深处,决定以此种方法来纪念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徐夫人年年三月三陪伴在侧,侍茶弄水,夫妻之间的包容与尊重溢于言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这位夫人也极具幽默气质,曾戏称“我们家是文豪与文盲的组合”。文老却说,我的日籍夫人虽已失“昭君之貌”,却有“昭君之怨”,“我们是爱国主义的结合”。

在爱情里,文先生最看重的莫过于责任二字。他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后面又加上两句,“若为责任故,自由都不要!”文先生虽然喜欢过很多女人,但是从未同时喜欢过两个女子。他曾说,“男人,最重要的是责任;女人,最重要的是善良”,“年轻的时候喜欢过的一个美女,现在年纪大了,孩子们也不管她,我就每个月给她6000块钱的生活费……”,“既然我喜欢过她,就有责任帮助她,这样做,我的心灵也能获得一种愉悦。”文老重情重义,对于责任与幸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言行最终凝结成他晚年所提倡的哲学“正清和”大智慧之中。

知正清和,行诚净善

“正清和”三个字是文老晚年所著《文子三十三字箴言》中的正文部分,注解一共三十字,即:“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文老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由儒、道、释三部分组成,①孔子儒学的核心便是一个“正”字,首先要正心,心放正了,才能慎独,用自己的良心来监督自己,不损人利己,无羞无愧;学问之道,目的是求其放心,是理得然后心安。如果人人都能正心,那么“天地有正气”。②老子的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清气”,清与浊相对,清净、清洁,清静无为,始终铭记不要掉到个人名利场上,保持超凡脱俗。③释迦摩尼的佛教讲究万事以“和”为贵,和谐、和善,和是一种修养的高度,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善有善报。“正清和”这三气正是中国人的精气神,不管为人为学,内心都要有一片真诚的土地。

知行合一,文老正是这样在实践着自己的哲学智慧,他性格里有一股看得开的洒脱劲儿,一种包容乃大的宽容与承受性,或许这就是文老年轻的秘诀。

有一次上海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播放文老吟咏的诗词之前,开篇向听众这般介绍:“这是已故著名诗词专家、吟咏大师文怀沙先生的遗作。”节目播出后,文怀沙收到大量作家朋友和国内外亲友发过来的挽联、唁电和唁函。文老接到在上海的哥哥的电话,看到那些唁电,竟然快乐得几天几夜不能安眠,听说播音员要受处分时,他赶忙写信过去宽慰,真诚地感谢他们让他活着就听到了身后的赞誉,还说这种“死”的感觉太幸福太美好了。文老的潇洒豁达真不是一般人可比。

年逾百岁的文老从不言老,因为自觉不老,他表现出的精神和心态或许比50岁上下的人还年轻。他说,“老年人最大的痛苦是老想昨天,总觉得现在不如过去,我觉得所有的老年人,不要把老年这两个字当成自己的包袱,而应该想明天,明天我计划做什么,这个是其味无穷的。”“烦躁,愤怒,忧伤都是催人老的。人生下来就要死掉,总有一天会死,就把生命的过程让它过得更正一点,更清一点,更和一点,把这个生命更自在一点,舒展开来。那么你走的时候就像参加宴会回家一样,吃饱了很舒服地回去。” “我随时问自己,活着干什么,在人生道路上,你是愿意多种一点花,在你走了以后让人家闻到花香,还是愿意沿途不讲卫生,去排泄一些脏东西,让人家踩着你的粪前进?” 他甚至留下了这样的遗嘱:“死后把我的骨灰顺着抽水马桶冲下去。”在这些略显俗气的“污言秽语”之下,总是让人感受到文老那颗不老的童心和潇洒的人生哲学。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