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敔堂印痕有感

2016.12.06
李赟
393

网络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能把人们的思想空间极大地向外延伸,在虚拟的空间里却可以感受最真实的人生。结识梁君选锋是在中国篆刻网上,由好奇于他的作品,进而好奇于其本人。于是网络上的笔谈逐渐演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联络,时常在电话中神侃闲聊些文史掌故、逸闻趣事,也便成为了生活中的享受,电话线的两头已经无法满足思想上的沟通,于是乎有了想邀选锋君相聚西神的念头。选锋君爽快地答应我的邀请。仲春时节我们相聚西神、驻足东林、品茗二泉。选锋还随身带来了他自己准备结集出版的敔堂印痕让我品评。

随后的几天,更多的时候就是坐在书案面前认真地观看敔堂印痕。也许是自幼受父母的熏染,读书之余旁涉金石书画、奇文异字,对经籍法帖、文玩赏析无不留心,多以抄录、剪贴引以为乐事。总感到那已经是一个过去的时代了,与今天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醉心于金石之学的人能有几个?印坛中的人物或在大刀阔斧剪切着印材、或在描头画角地复制着过去,粗制的创新和神离的复古让我这个门外汉感到无可奈何。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而刻在前人的背影中却举步为艰。前贤黟县黄氏、安吉吴氏、鄞县赵氏、仁和王氏等对近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宗法秦汉”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口号,愿意在溯源之途上跋涉的人更加是微乎其微。看到选锋君的铁笔使我有了一种渐至佳境的感觉。

梁君是个以金石为乐,以治印谋生的印人,在中国大地此类人并不鲜见。商品必须依据顾客的喜好,于是迎合成了主流,即使治印也不例外,古人讲“俗病不可医”,此中度的把握只有自家明了。梁君是个不畏俗的人,即使是点题的作品还是尽力为之,能够保证“格”不坠是不易的。散木先生一生治印逾万,把虞山派的风格发挥地淋漓,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综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在每件印痕的背后都看得见选锋认真的态度和经营的苦心,即使是不能尽如人意,但此中的匠心我是能够体会的。

风格的多样、术业的专攻、技巧的熟练是他给留给我印象深刻的三个方面。选锋治印是个多面手,对于各种风格均有涉猎,游走期间颇为自如。时而得缶翁之遗意、时而入安持之渊雅、又时而浸玉篆之游丝;着力对徐三庚一脉印风专攻,上虞徐氏其作品上溯秦汉下逮元明,致力浙派,后取法邓完白及汉碑额篆与天发神谶碑,参用谬篆的飞动体势,使之熔为一炉,用笔妍媚泼辣,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独辟蹊径,风格独具,成为与赵之谦同期之又一位创新篆刻家,在当时享有大名,而如今的影响却日见微弱,从其学者更少。敔堂却能剑走偏锋,从此中杀出一条路来,让人耳目一新;与选锋在一次电话闲聊中,当我得知他能在印稿完成后一天刻20方印时,也让我吃了一惊,没有熟练的技巧是绝对无法胜任的。

选锋君告诉我他对韩天衡先生的一段文字深有感触,并把这文字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多年追求相貌的多元、技法的多元、意趣的多元。试想人生是如此的短暂,篆刻小若枣粟,但却如此的渊博精彩。山外山,天外天,在有限的时空里对无际的天地作多元而好奇的探索,不划地为牢,不固步自封,不沾沾自喜一招一式的把握,不计较于成败得失,不因老之将至而息脚。刻印一辈子,求索一辈子,尝新一辈子,这很难,但有趣、值得!”敔堂还很年轻,这是他最大的资本,艺术之路很漫长,我希望他在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宽,沿途的风景会愈加精彩,因为我会在一旁默默地关注着。



                          蓉馆李赟于梁溪锄月轩北窗下时值已丑仲春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