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于寂寥的艺术小径 ——走访艺术家庞辛森

2017.01.05
张小津
101


健行于寂寥的艺术小径

——走访艺术家庞辛森

640.jpeg

“圆明园是英雄梦的战场,宋庄是回归现实生活的温柔乡。”这是艺评家杨卫接受访谈时的感慨。上世纪八十年代,群居在圆明园的一批带有浓烈流浪意味的艺术家演绎出中国的“波西米亚”。谁曾想一个时代的告别那样迅猛不及,市场资本的狂风骤雨,瓦解了意气风发的英雄梦,如卫星发射般创造了几个惊天奇迹之后,绝大多数艺术家就此蛰伏,又或仓皇逃离。而他们逃离的地方便是宋庄。

640-2.jpeg

如今的宋庄是理想主义同现实生活的握手言和,一座座高大气派的艺术家工作室属于从圆明园画家村走出来的少数成功者,而另一边却依旧是大片租赁于此尚在发迹之初的自由创作者们。遥想当年,被警察追赶被迫迁至宋庄的艺术家,再观眼下,被京城骇人租金退至于此的一批人,不尽然相同的是一种身份和选择上的“无奈”,没有一种选择不记载着生活的酸楚,没有一种退路,不是为梦想坚守而付出的代价。而在庞辛森这里,却是挥别了过往的温柔乡,将宋庄当做了他始终不灭英雄梦的战场。

640-3.jpeg

“为什么放弃一切事务和工作,选择做一名职业艺术家?还是在三十而立以后?”

“职业艺术家是尊称,其实我现在就是自由创作者,没有稳定工作,艺术创作就是我的谋生手段。前些年我携家带口一直在漂泊,这两年,居有定所了,心反而开始躁动,学了这么多年艺术,放下太不甘心,索性给自己一次任性的机会,搁置一切,看看专心搞艺术能到什么程度。”

“会为了谋生改变自己创作的初衷吗?比如卖更多的画,给家人更多的物质回报?”

“目前不会。之所以放下一切潜心创作,就是想真正做自己‘看得上’的艺术,追随市场去卖画赚钱,对不起我狠下决心做出的这种选择。三年为限,我想试试追随梦想和内心之后的结果如何。”


宋庄·冬日午后

这是个北京刮着寒风、阴霾枯冷的冬日午后,庞辛森坐在已经租用半年的位于宋庄艺术区的工作室里,周到细腻,聊天间隙,不断地续茶,茶水总是满杯。工作室还未通暖,屋子很凉,唯一的电暖开着,却没对着他自己,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小举动,像极了他给人的一贯印象:沉稳低调,却又饱含温情,予人恰到好处的暖意。四下环顾,鲜少男性艺术家的创作空间会如此规整而有情调,绿植满屋,仔细观察几乎没有干枝败叶,可见主人对生活的精益求精。视野之内均纤尘不染,墙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色泽明亮的画作,有辨识度极高的《理想国》系列,也有匠心刻制的木板综合系列创造,皆被嵌入精心挑选的画框,灵动雅致地点缀着偌大的屋子,让人打眼一瞧就知道是艺术家的地盘。画室核心位置,一架分量十足且考究的版画印刷机赫然而立,彰显着在主人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架器材已经有些年头,据庞辛森讲,版画专业出身的人,拥有了这些器材才仿佛是战士上了战场有了武器。昂贵的器材费用对读书时家境并不丰渥的他来说,是父母送给他的最珍贵礼物,因此拥有了它便呵护有加,伴他至今。





的确,视线拉近,能够感受到反复擦拭的精心,向左一瞥,不禁看到了貌似正在创作中的一幅小画,并不是版画,而是另一种尝试。忽然想起他某日曾提及说正在转型,“围绕着版画一直做下去,肯定不行。”转型,似乎不仅之于创作,还包括他对人生的抉择。习惯了他处事的有条不紊,反而对他义无反顾的转变表示费解。或许每个人自有一段故事,隐藏在波澜不惊的琐碎时日中,仿佛就为了等待山洪暴发的刹那,打破岁月里所有的平淡无奇。




青春·残域闻香

“我是河南人,家里没有艺术传承。兄弟三个,所以父母很不容易。父亲总说男孩子总要有一技压身的,所以就学了画画,可能在长辈眼里它也是份手艺。后来我就考上了西安美院,学了版画。”一段轻描淡写的话语即可概括的年少,从艺考“重灾区”走出来的庞辛森实际却需要付出远超同龄人的刻苦艰辛。

 


从进入西安美院那一刻起,他就没有放弃做一个好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自食其力,并专心致志地接受来自学院式的技法训练。每个人的青春因为起跑线不同这一残酷的事实,而分割出截然不同的轮廓。安静守矩的庞辛森将荷尔蒙的不安分以及梦想照进现实引发的情感落差,诉诸在《残域闻香》系列中。尽管他一直排斥在作品里注入过多主观情绪,崇尚冷静理性的画面语言,但他在酒后微醺时为这个系列写下了赤诚血性的注脚:理想照进国度,残域也可闻香。青春是一部暴力美学,时间沉寂,内心疯狂,唯有情感诉说艺术的执着。我的青春我做主,只有自己可以勾勒。



残域闻香二


晦暗不明的色调,断瓦残垣的历史碎片,废墟里破土而生的大团花朵,依稀可辨的冷兵器符号初现脉络,情感的有意克制赋予画面冰凉阴郁的观感,凋零破败、既丧且颓,但又总揣着一股子不死的欲望,在时空交织的错落视觉表征中挣扎跳脱,几欲破茧而出。图像之间的彼此碰撞,隐喻着心理的矛盾焦灼,成长岁月的阵痛暗藏在斑驳枯燥的校园生活表象之下,血液里有种潜意识做出抗拒的不安冲动在寻觅出口,于是创作就成了自我救赎。



残域闻香四



残域闻香六


塞林格在《麦田的守望者》里写道:“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与女性痛哭倾诉的外放表达不同,男性习惯了独自一人背负的内敛。而艺术为宣泄提供了可能,它终究是和情感有关的。“越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越是倾向于关注阳光下灰色的一面,譬如战争、死亡、暴戾青春、伦理道德的模糊地带等,无法避免在作品中脱离内心的真实体悟。”《残域闻香》采用了庞辛森擅用的凹版印刷语言,却也开始突破版画的格局,探索通过媒介映射观念的实验性转换,呼唤观众在“观看”中实现自我情绪的梳理,从而达到一种感官意义的连接重组,形成直截了当的启发式思考。



残域闻香八


未解决生存,生活和艺术均是妄谈。05年毕业到09年天津美术学院读研之前,辗转南方、做教师,远离艺术与创作的难捱日子庞辛森甚少提及。寥寥数语,个中滋味,不过是为了有份工作不饿着。他说,考研时自己甚至养了300多盆多肉植物,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如影随形,植物是他苦闷日常的某种寄托,终止创作几乎让他抑郁。于是,他开始了人生又一次漂泊。家乡、西安、长沙,然后读研去了天津。




看似四平八稳的性格,却总会在关键点上狠得下心与过去挥别,选择自己一准认定的;又或许他一早就知晓自己想要的,只是在等合适的时机。因为生活中的他,的确是长情的。他有了家,就有了牵挂,爱人是大学时代的伴侣,一路跟随;就连重新拾起的创作亦是《残域闻香》的延续。他说自己是幸运的,读研让搁置的创作得以重启,也为思绪能够明确化留出了宝贵的时间。每件作品不再依附于系列组画而存在,独立的画面形式在观看者个体心里引发一种私人情感,既特殊又具备一种“共通的感知力”。渴望通过单幅画面直指人心的创作意图日趋明晰,黑白对比愈加强烈,旋涡状的色团呈现迷狂的潜象,冷温度的天空、古建、树枝、兵器、汽车、飞机对应着有生命气息的花枝、鱼和人物,甚至首次出现了稚嫩的孩童。善与恶,冷与暖,工业与人文、死亡与新生在对立之外提出了平衡的假设,诚如他所衷情的中式古建,稳定折中的一种美,模棱两可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的两者互为而生。



残域闻香·城市天空



残域闻香·时间下的蛋



残域闻香·人之初


转型·理想国的构建

硕士毕业选择继续北上,“北漂”生活的磨砺倒反给了庞辛森内心的淡然平坦。人总是被世事所累,不停逼迫自己入世圆滑,与社会为友,却不得已向自我投降。他再次选择逃离,这次不再是离开一座城,而是告别外在的捆绑,做一名自由艺术家。从少年时拿起画笔,到事艺为生,他用了十几年的追寻探索,以至于他一度以为这一生会偏安一隅成为小城教师,会成为敢为人先的创业者,会成为疲于奔命、得失眼前的蝼蚁。2016年,他才明白,原来这些年一直在等,等着心中近乎天真纯粹、源自本我的蠢蠢欲望驱使,他成为了宋庄自由艺术家的一员。《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克里格兰德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庞辛森在宋庄的工作室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战场,首战之捷就是《理想国》系列。



理想国之一 丝网 77x57cm 2015



理想国之三  丝网 57×77cm 2016


“第一次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来诠释作品,创作灵感和哲学经典《理想国》毫无关联。每个人都有想象中的理想国,它不是具象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表现在我的作品中,它一定是安宁祥和的,不再是汹涌的宣泄,而是平缓的讲述。”鲜艳的色泽与他之前的作品形成极度反差,表现方式却变得隐晦而简洁。黑灰色域被明朗的蓝、绿、红、粉、黄等高纯度色块取代,除对兵器符号的保留,隐射“稳定”的古建被更加抽象简化的三角结构替代,抽离了固有属性的几何体仿若奇幻的冰川在画面中赫然矗立,与大片的水域巧妙错落分置,飞机、车、云朵、树木、船只因心理走向而穿插其中,是谓装饰亦为美的均衡。不时还出现细微线条的精妙处理,似神来一笔,心血来潮的小恶作剧。



理想国之五 丝网 77x57cm 2016



理想国之二 丝网 57×77cm 2016


理性与感性从分庭抗礼到互为和谐,也因日常生活的深情脉脉。女儿的出生给了庞辛森放慢速度创作的情感根基。女儿是水,在父亲的心里温柔,把荆棘丛生的记忆,温柔成细腻动人的画面。



与女儿一起制作插电马灯

 

跨越·多媒介的实践

纯化了语言,画面反而有了设计美学的趣味。视觉上的明艳,韵味却是隽永含蓄的。对系列整体性把控之外,单幅作品的生命亮点雀跃而出,那是难能可贵的艺术“热爱”。从自我到他者的身份转换,有迹可循的符号化风格与色彩偏好营造了空间场域体验中的统一。随后,庞辛森逐渐尝试版画语言范畴的综合技法创作模式。“我希望能运用不同的媒介材料,发掘艺术的本真和态度。我不再将作品当做亢奋心情的纾解,而是将解读的权利彻底交付观众,让他们为创作进行最后的收尾。”



赤欲火  木版综合技法 45×30cm 2016


为此,他进行了木刻语言融合丙烯材料的综合创作,刻痕的粗犷辅以颜料的润泽,元素内容变得丰富多变,日常情调的捕捉给了观众陌生而又熟悉的撩拨与逗趣。姚斯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指出:不再强调作者试图在文本中诠释什么,而是强调观者从文本中读出什么,故而消解“作者”的权威性,彰显“观者”的决定性作用。艺术的迷人,恰恰在于多样的解读。谈及渴望的艺术高度,庞辛森表示,观众能忘记作者和创作意图,只是因为“观看”而思绪波动,甚至产生思索,是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本无读轻谈碧水 木版综合技法 45×30cm 2016



武者审判 木版综合技法 75×55cm 2016


《传承》则体现了他对装置的初探。他借助书籍装订语言把传统杨柳青年画表现在书籍背脊之上,彩铅单张着色于纸张折叠处,通过多张图案的有序拼合,再造了传统民俗艺术的另一种姿态,技术的革新与语言的传承,实践了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



传承 纸本综合 2016



传承 局部


装置《布景》更像是他二维架上的三维立体化呈现:三角构架有了可感的布质材料,数量繁复的小人模型密集分布,微缩景观打造了观看视角的多维,顶部投射的光束放大了装置的诉说空间,仿若荒岛之中人类群体精神生存的朝不保夕。



布景之一 装置 2016



布景之一 局部



布景之二 装置 2016



布景之二 局部


选择·所事即为所爱

人生本就是一场不断找寻与失去的旅程。对艺术家来说,能留住的不仅是记忆,还有创作,但创作又绝不止于记录,它是内心灯塔坍塌却依旧守望的偏执,而偏执着实可爱,令人感动。“写作没什么诀窍,你不过是坐在打字机前流血。”这话是海明威说的。而将自己彻底投向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用画笔饱蘸油彩画出来,更像是以心血换作品。大多数人趋之若鹜的路庞辛森偏不走,却毅然在每个十字路口处,踏出一条逼仄小径。常人眼中不动声色敦厚求稳的他,愈是在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出乎意料的洒脱。因为,他有不可撼动、固执地令人敬畏的艺术底线和为人处事态度。他说的“笨”是学不会投机讨巧,刻意逢迎不如踏实做事,言多不如活儿干得漂亮。可这哪里是“笨”,这世上肯“笨”的人稀少,“相信”才成了“失信”。




所事皆为所爱,是成本极高又危险的挑战。更何况诱惑夹杂,虚华丛生。庞辛森的艺术路,在而立之年后,才算真正意义的开始。有妻相伴,儿女双全的他,不仅是艺术家,他且必须先是丈夫和父亲。而后者的角色却在某种程度上与前者角色有着撕裂与对峙。他的执着是高悬的有关艺术的英雄梦,而他的退路又会是什么呢?焦虑和不安从未消退须臾,如林立在道路中央的巨型石块,吞噬着熠熠星光。所幸,家庭是他转身拥抱的港湾;对小动物、植物的悉心照料,是调剂苦闷生活的一味良药。




“前行不息,无需迟疑和退避,健行于你寂寥的小径。”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中写道。把它送给庞辛森,愿心中道德戒律指引一路披荆斩棘,在行走中,画面里的座座冰川如信仰傲然独立,他于无人小径,嗅到了残域之下,来自理想国的芬芳。




文/张小津



庞辛森


1983年 出生于河南永城市

2005年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2年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艺术履历


展览

2002年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汇报展 (中国 西安)

2002年 九空间艺术交流展 (中国 西安)

2003年 喧哗中的寂静·版画展(中国 西安)

2004年 加拿大版画交流展(加拿大)

2004年 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 西安)

2006年 湖南首届青年版画展精品展(中国 长沙)

2009年 天津市美术精品展(中国 天津)

2011年   天津美术学院教学汇报展(中国天津)

2011年 广州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展(中国 广州)

2011年 798中法版画对话展(中国 北京)

2012年 第三届柯罗默中国当代艺术优秀者奖学金展(中国 重庆)

2012年 第六届永新能源版画奖学金展(中国 天津)

2012年 2012之舟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中国 北京)

2012年   凹痕—天津美院版画系铜板工作室作品展(中国 天津)

2012年 2012广州版画年会展(中国 广州)

2013年  2013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 深圳)

2013年 798在生产-沉默艺术展 (中国 北京) 

2013年 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 (中国 石家庄)

2013年 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 (中国 哈尔滨)

2013年  第二届青年版画邀请展(中国 北京/青岛/深圳)

2013年 第二届青年版画邀请展美国特展 (美国 纽约)

2014年 第二届青年版画邀请展(中国 上海)

2014年   灵石国际版画双年展 (中国 灵石)

2014年 中国首届版画大展 (中国 观澜)

2015年 2015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 观澜)

2015年 第二十一届全国版展(中国 重庆)

2015年 中国第三届青年版画邀请展(中国 青岛)

2016年 首届中国版画艺术节(中国 观澜)

2016年 积跬步-年画新形态艺术展(中国 天津)

2016年 2016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中国 上海)

2016年 2016常青藤计划年展(中国 天津)

2016年 无界——中国青年艺术家交流展(德国 波茨坦)

2016年 版画 100——2015 年度收藏作品展 (中国 深圳)

2016年 次厚度“青年之后、中年之前”艺术作品展 (上海/嘉兴)

2016年 灵石国际版画双年展 (中国 灵石)

2016年 大江·观澜-昙华林国际青年版画邀请展(中国 湖北)



获奖

2005年  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院校三等奖

2012年  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 院校二等奖


主要作品收藏

中国版画博物馆、今日美术馆、重庆美术馆、黑龙江省美术馆、湖南省美术馆、青岛市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市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联合艺术中心、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诺艺站艺术空间、中外私人收藏等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