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怀磊落 笔墨醇厚 ——白光绘画阐微

2017.02.24
路洪明
116

襟怀磊落   笔墨醇厚

                        ——白光绘画阐微

路洪明/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北方美术》编审

  自世纪初,传统文化渐得世人关注,中国画亦有复兴之势。白光弱冠求学于天津美院,近而立留校执教于此,欣逢国人尊师重教与收藏盛世,近年于画界及收藏界声名鹊起,一时为津门画坛翘楚,当有阎伯屿观王子安洪州赋《滕王阁序》之赞。言此,余叙之有三,一曰得良师;再曰悟生活;三曰交益友,而三者皆归于白光其人之磊落胸襟。 

白光求学执教之津门,乃集军卫、码头、寓公文化遗风之京畿重镇,晚清民国间人文底蕴骤积。绘画与之呼应,群贤毕至大家云集。缘于此文化底蕴,天津美院经几代人薪火相传,渐成融合门户教学与新式美术院校教育之独特体系,白光受益此教学体系且经努力成为其中一员。近年,美术院校师生被冠以褒义色彩之“学院派”称谓区别于他者,多元化背景中获此社会认同,缘于师生严谨治学精神与基于原创之学术成就。原创乃作品生命力关键元素亦为衡量艺术家治学精神之坐标。依教育层面言,原创性并非另起炉灶之“无中生有”,乃是师资队伍老、中、青梯队结构多层段承接中兼具之“包前孕后”,此乃学院文脉成因,亦为社会认同缘由。明乎此,亦洞彻白光作品何以多有天津美院花鸟画共性面貌也。读研期间白光问道于自幼随外祖父王颂余学艺之小易简楼主人,喻建十教授颇具文人气质,其入古之深出古之新及对书画同源独到理解与实践使白光受益颇深。故而,白光于书于画皆有心得,以书入画心手双畅,笔墨醇厚,作品面貌虽有别于前人对现实之态度与理解,然不同时代环境中其艺术创作之“包前孕后”原创特质却一脉相承。

“生活”一词乃几十年来文艺方针所倡,实与中国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相契合。当下,言生活予人老生常谈之感,然绘画中自有其恒久价值。白光常读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此类阐幽抉微生活与创作之经典,由此亦得正知正见。生活乃艺术创作之生命源泉,故而白光本科毕业即支教于西南边陲,感受独特地域文化与生活。在风光绚丽之彩云之南,异于北方之自然景观及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给予白光诸多创作灵感,使其获得象牙塔内难于体悟之生活感受。白光诚知艺术家与自然是一种审美关系,画家感悟生活不离文化、审美、取材、构思诸类,而心源之悟性则为贯通自然物象与笔墨语言之灵枢。故白光深入生活体察物象同时亦重视文化审美修养,他深知画家有文化积累与审美认知,自然中则易触发灵感,发现诸多感染人之形式与笔墨语言,反之则会落入抄袭自然与模拟前人笔墨程式之窠臼。缘于此,支教后被保送攻读研究生期间,白光多了一份对生活之感悟与未来艺术道路之思考。

白光来自齐鲁,礼仪之乡仗义淳厚性格使其颇得人缘,结交甚广。夫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白光为人处事磊落,多与友直、友谅、友多闻辈交,使其获益良多。与直友交使其得于真,艺术之真,非照相式写真,真诚、真挚、真切乃白光面对创作之心态,故其画乃真心映现;与谅友交使其得于善,白光常以”白衣送酒”为鉴养其善,《国语·晋语》载:“善,德之建也。”论之于绘画,中国画艺术中“善”近于美,故观其花鸟,常得比德之美;与多闻友交,使其得于博,东汉·许慎《说文》:“博,大通也。”与博闻强记之士晤谈,白光能借他山之石通达画理,以情化理,故观其画物象通情达理,意境和谐。曹梦阮有联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此语于白光,不亦几乎?

白光正当而立之年,作品笔墨醇厚已颇具气象,此得益于其注重知识修养、丰富生活经历及广交益友。概而言之,因其有陈同甫“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故能得良师之教而不拘于一家之言,悟生活之实而出笔墨之新,容友之损而得友之助,以此成就自己一番艺术事业,假以时日,世人定当刮目矣!

                       

 

         丙申年夏历下路洪明于天津美院后红楼简斋晴窗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