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守望——熊忠林水墨人物画艺术

2017.03.09
银小宾
39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历史剧变。文化艺术被置入到新的历史语境中,在本土与世界、自我与他者、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复杂的二元对立和互融中开始了解构和重建。

    面对汹涌而入的各种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表征之一的水墨人物画艺术也一度陷入了“失语”的窘境。然而,传统文化的式微并不意味着理想精神的衰亡,正是在这一精神的烛照下,中国青年艺术家们一边梳理着由于西方文化介入而混乱了的价值判断,一边重塑着缺失了的信念,各自以各自的立场和方法为谋求中国水墨人物画在现代语境中的转换和再生重又投入了真诚和热情。

    青年艺术家熊忠林正是投身于水墨人物化变革大潮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员。近些年来,他致力于水墨人物画文化内蕴和语言形态的拓展,不懈地从事着各种探索和实验,以期通过明确的个人方案与个人经验,来努力建构更具当代视觉意义和审美风范的水墨人物画表现体系。

    一般说来,目前的水墨人物画探索有两类大的文化取向。一类是那些明显疏离、甚至对抗传统文化,既不屑于传统文化守成,又不甘于舶来文化的介入,破坏和颠覆是他们的主要水墨话语方式;另一类则提倡文化应连接过去和承启未来,既不割绝古典文脉,又明显亲和于现实文化关怀,语言向度也赞同承延传统笔墨精神,倡导传统语汇与外来语汇的融合与再植。熊忠林的水墨人物画作品显然属于后者。作品所秉持的创作思想和方法、画面的图式结构、造型意味、笔墨配置等均表明了他的这种文化立场。

    在熊忠林的作品中,各式纯真质朴的人物形态构成了他绘画的主体图像景观,语言形式采用的是具象写实主义水墨语言方法,但他在造型和笔墨运用上所追求的不仅是状物察形等写实主义绘画的基本功能,也不完全是悦情体性等社会欣赏层面的一般要求,它们更成为了熊忠林创造与传递文化、解读社会、体悟生命的直接手段。在熊忠林的水墨人物作品中,不但有与审美相般配的逻辑形式,更有着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文化意蕴。其审美内质不仅与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契合无间,并且也符合现代人肯定生命价值、达观豁朗的生命态度。

    熊忠林运用写实主义水墨语言方式,从表象上看是“写实”的,其内质又是“写意”的。所有作品他都恪守以意造型、以意生色、以意托物的中国古典式创作方法,语言法度取意而不失真,状物而不伤神,求情而不损性,较好地创造了融主客一体、物情一体、神貌一体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新范式。

    熊忠林心性敏慧、从容、温厚,其放达又勤勉的禀质和自在又自律的行止透显着独特的品性与气质。对于自己选择的绘画道路,他走得沉恒而坚定。在写实性水墨人物画探索与研进中,他一直坚持自己认定的文化旨义,既不被急功近利的外欲所扰,也不为世间纷杂的文化变替所动,以一个文化家园守护者的觉悟,始终维护着自己的文化信念与人格操守,辛勤耕耘着自己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历经岁月的磨砺,获得了文化品质和语言技艺的双重精进。

    广览熊忠林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从缜密精微的线墨勾描到粗放率达的水墨铺陈,莫不收放有致。画面中,形体、结构、线条、色彩、笔法揉融得既丰富灵动又和谐统一。他找到了通向传统精神境界的语辞方法,亦达到了与当代情感沟通的审美追求。在中国水墨人物画艺术的现代进程中贡献了自己的价值和智慧。

                                                                                 银小宾

                                                      美术学博士、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美术》主编

                                                                               2016年9月25日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