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大荒 万象在旁 ——冯奎书法评价

2017.05.24
苏金成(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229

冯奎,号元一道人,1971年生,江苏泗阳人。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尉天池、王继安、常汉平老师。在南京艺术学院“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师生书法展”中因作品优秀,被南京艺术学院收藏;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中荣获“学院奖”,作品被南师美院永久收藏。

十年的军旅生活塑造了冯奎独特的品质,作为朋友,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心性豁达,耿直爽快,但为人又谦和有礼,所以他的朋友甚多。有些时候,冯奎给大家的感觉犹如古代的侠士,虽不仗剑江湖,但爱恨分明,仗义助人。这是他军人的经历所致,也是他长期从事书法学习与创作的结果。他在长期的书法创作实践中,心态端正,不慕虚荣,孜孜不倦,极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因此,作为一个年轻而成就斐然的书家,无论观者是否熟悉他本人,都会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出来“字如其人”。那爽利的线条,跳荡的节律,可以感染观者,带领大家随着他的书法线条的节奏而为美感所动,他已将个人心性与修养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

在书法创作中,死守传统与过于鼓吹现代都是不可取的。死守传统的人是绝对成不了大家,而过于急功近利去追求创新又违背了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冯奎早年偏爱典雅秀美的王羲之、米芾一路书风,后又广习百家,于篆隶行草多有涉猎。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技法训练为他后来的书法创作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经过多年专业技法训练而厚积薄发,并渐渐形成自己独特而豪放大气的书风。他将情感融入书法创作,让观者为其书法所表达的情感而打动,这就是冯奎的成功之处。

冯奎的书法线条节奏感很强,轻重缓急,空间对比,如音乐节律的高低起伏一般,极富韵律。在冯奎的书法作品中,有一幅“龙腾浩气,马啸春风”的作品。此幅作品用红宣所写,整幅作品飘逸而绮丽,形似卷云舒展,势若春风拂柳,其章法规整而极具特色。单看“春”字,其一撇的飞白似断非断,似连非连,虚实相间。一捺好似画一夹叶,又若絮带纷飞,其飘逸之风跃然纸上,飒爽之气浑然而生。近些年,冯奎用心于巨幅狂草,尤喜徐渭一路狂放不羁、汪洋恣肆的草书风格。他的其中一幅狂草作品内容取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纵观此书,用笔连绵,势若决堤,枯淡相宜,阴阳可辩。章法布局之妙,实在令人感叹。整篇作品,至“吞”字为一波澜,至“风”为一波澜,至“山”字又一波澜,其波澜壮阔,久久不平。而其细微之处,则纤若丝发,气息绵绵。古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书法之妙,亦在此处。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王继安教授曾在冯奎书展的展序中写道:但凡成功的书法家一生中应不间断的进行二大探索,一是孜孜不倦地探索书法艺术本体的奥妙,二是不遗余力地去寻找、开发自己独有的艺术潜质。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艺术潜质得到较好的开发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古今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真髓。而艺术潜质的开发同样离不开各方面的修养和艺术作品钻研及刻苦的实践。冯奎便是如此刻苦钻研书法之本体而又不断挖掘自己独特的艺术潜质才能达到这样高超的水平。从他的作品中可体会到他所表现出的对传统的思考和对故我的挑战,从而少去一份浮夸,多得一份内蕴。在传统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去寻求美的真谛。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各个发展阶段的经典作品都表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之美。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是无数痴情书法艺术的人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坚韧品质的体现。已取得斐然成绩的冯奎谦逊淡然的说:“过去十年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在书法的道路上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苏金成(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