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心静气 乃得浑厚

2017.07.27
尉明宽
1247

息心静气 乃得浑厚

——于永强(洪园)篆刻《千字文》

《千字文》是由南朝梁周兴嗣拓取王羲之书迹中不同的字一千个,以四言韵语撰成,寓意深奥。从南北朝到清末流行了1400多年,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它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所含内容非常广泛,虽仅千字,却包括关于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

       《千字文》历来也是书法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以篆刻的形式来表现,却鲜有人为。试想,200余方印章(每句一印)一字排开,能否通过每个方寸天地展现出环肥燕瘦、夏云秋雨的大千变幻之美,本身就是对印人篆刻语言的驾驭能力的极其严峻的挑战。稍有功力不抵,思维稍有懈怠,印章间面貌的雷同马上会让观者感到黔驴技穷式的单调而兴味顿消。

       洪园兄在诗文、书法、篆刻艺术领域浸淫探索已近二十年,在磨砺技法的同时,尤重文化素养的积累与提高。他工暇之余,手不释卷,探究文字变迁,诵读诗词,研习理论。不断丰厚的文化积累,使他的印作流露出浓厚的金石和书卷气息。明杨士修说:“刀笔在手,观则在心,情者,对貌而言,所谓神,非印有神,神在人也。”印之高下,在乎神采。而神采的产生,源自作者的综合素养。中国传统艺术确实不像某些现代艺术门类,只看重表现而不注重生存意义与艺术选择之间的平衡关系。书法、篆刻尤其如此。只有当技进乎道,把书法、篆刻的内质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时,才接近于儒家文化的思想风范。

       从这套《千字文》组印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人笔笔着意,字字精思的感受,他强调意与古会,得其神而遗其迹。他努力寻求新的视角,追求古典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技法上力求多样,使之充分体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印文用字广泛取材,简帛金石,尽为所取。汉砖支离苍古,汉印端凝浑穆,封泥貌古神虚,元朱圆润流美,刀无定法,变化多端,强调刀法和笔法的有机结合。章法上平中求变,虚实相生,真切自然。

       线条是篆刻艺术的生命,文字的线条与造型相辅相成,线条形迹与作品风格息息相关,线条精美,使人产生愉悦的美感。洪园兄的篆刻线条语汇富有个性,朴茂、拙厚、雄浑,能在砖铭、墓志、造像题字等民间铭刻中找到影子,经其合理的运化,强调以刀代笔的线条质感、形态浑然天成,变成他自己的篆刻线条特征。

       洪园兄坚持向传统讨生活,不随波逐流。在展览文化、视觉文化泛化的时代,能够坚守自己的主张,确是难能可贵。综其大概,一是治印技巧,二是文化修养。技巧是体现修养的手段,修养是高雅韵致的源泉。有技巧无修养者仅可为匠人,技巧精深修养丰厚者方称得上篆刻大家。

       作为当代实力派篆刻新俊,洪园兄的篆刻风格是偏于内敛的、不激不厉的,这与他平和、内向的个性相稳合。他的刀法稳健、流畅、达意、传神,无论朱文、白文、工稳、写意都能驾控自如。他于字型、结构、空间的置换和错落有致的章法构成,将古玺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之在方寸之间尽显情感的真诚、真率、真趣。使线条凸显出圆浑之美,给人挺中寓秀,柔中见刚之感,作品充溢着古典的风雅和时尚的流畅;丰富和强化了人们的视觉感受,流露出的是既着意又自然的创作个性。

       赵之谦曾言:“息心静气,乃得浑厚。”显然,没有深厚的篆刻造诣,不能为《千字文》组印;没有宁静安详的心境,无法问津此《千字文》组印。洪园兄积两年之功创作的此套《千字文》组印,堪称是他本人的另一情絮磨砺,就像篆刻是他另一种形态的生命。作为朋友,我不想说洪园兄的这套组印是玺印中的经典,但我必须说这套组印创作,绝不是各种篆刻法式的简单拼盘。

                                 2011年岁在辛卯正月元宵节尉明宽于京西玉衡轩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