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在左,宁静在右》

2017.10.10
和丽斌
181

谢振华的绘画有着坚实的西方写实绘画的基础,又吸纳了表现性绘画和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语言,画面苍劲灵动,用笔生涩古拙,和清初四僧之一髡残的绘画颇有相通的意趣。谢的大部分作品都从写生中来,写生,是西方绘画从印象派开始盛行的绘画方法,19世纪后,牛顿、歌德、荣格、叔本华、奥斯特瓦尔德、门塞尔、谢福勒尔、阿恩海姆、伊顿等从各自角度发表的色彩学理论,日趋完善并形成当代色彩学理论系统,同时照相术的普及,都促使艺术家们纷纷从室内走向户外,去发现绘画表现新的方向,形成了强调绘画感觉,以探索和描绘世界五彩斑斓的色彩关系为主旨的印象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艺术史的走向。西方油画在上个世纪进入云南,从上世纪10年代开始,李廷英、廖新学、刘自鸣等一批艺术家到日本和法国留学,归国后带回了西方写实绘画的写生传统,从此在云南生根生长,并形成了一代又一代油画写生的传统,艺术家们在与自然长期的对话中确立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方向。谢振华长期生活在云南,他自然不会脱离这种影响,他深爱自然,在他的画中,云南红土高原的景致自由而热烈,充满浓烈的生命力,谢振华不停留于对自然风情式的描绘,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和视点,他通常选取一些平凡而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角落,通过疏松而交叠的笔触和色彩,对这些平凡的物像投以温情的凝视的目光,并发现它们蕴含于平凡之中的独特的美。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的《对话吴昌硕》,描绘了一堆在旷野上生长的仙人掌,狂傲不拘,恣意生长,画面三段式的构成与传统中国画的方式暗通,并借仙人掌的生命状态暗喻他自己的人生志向,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他的绘画超越了一般的写生绘画对光色和风情的描述,具有了更深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家个人的人格印记。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