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籁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谈姚风的油画风景创作》

2018.01.21
作者:隐里
352

《群籁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谈姚风的油画风景创作》

 

作者:隐里

 

  克拉克(Kenneth Clark)在《风景进入艺术》(Landscape into Art 1949)中有一段话,“我们被非人造而具有与我们自身不同生命和结构的东西包围着:树、花、草、河、山、云。它们在几世纪以来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和敬畏,一直是愉悦的对象。我们在想象中重塑它们来反射我们的情绪。然后我们开始将它们视为对所谓‘自然(nature)’这一观念的贡献。风景画标志着我们关于‘自然’这一概念的发展进程。自中世纪以来的自然概念的兴起和发展像是一种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人类精神尝试再次创造一种环境和谐。”那么,如何在视觉领域描绘与呈现“自然”,使其成为一种能体现审美与趣味的“风景”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事实上,并没有纯粹的风景,只有不同时空与文化语境中的风景。所谓的“风景”只是一种表象,一种通道,叙事则隐藏在表象之下,支配着“风景”的发展与演变。而姚风的作品画面看上去以自然为其来源,但若就此粗浅地将之理解为追随自然的结果,便开启了误解的门。“群籁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是她创作所中意的信条,从认识自然,到形成表述,再到建构一个视觉表征系统,那些落于布面的油画笔触、颜色、痕迹都是有待释义的符号,被不同的创作者编入自身系统进而获得不同的语义——艺术家充当了风景的过滤器,让我们无论如何看不到同一景色里两张完全一致的画面。画面中思想维度的内在逻辑,蕴藏在每一件作品内部:即使是面对呈示不同自然景观的单件风景油画作品,我们依然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们统一于艺术家的个性化趣味中,仿佛是在观看同一件作品。创作无有定式,重要的是自由精神的发现,独立意识的传达。笔者想起闲聊时无意间听到姚风说:“时光不留情的,可能四五个重要的展览即是一个画家的全部生命。”也恰这种风格化的表现无不巧妙地延展了画面的阅读性。姚风油画笔下所审度的物我关系,不再仅仅是向内的探求,而是折射出内与外、自我与世界、经验与想象的多重关系,而这一切,统统被她按进一个审美的平衡与和谐中。

 

 

有趣的是画出这些作品的姚风本身学习的其实是美术评论与策展研究专业,若说写评论文的根基是文字的驾驭,那么作为油画创作者,姚风的天赋所在就应是绘画语言的驾驭,她始终坚持认为:绘画在从属于艺术范畴的同时,更多显现的是其技艺与技巧等绘画的本体特征。尽管高超的技艺在今天部分人眼中被看成是“匠气”,是“没有理想”,但艺匠有高低,技艺分优劣,脱离了对绘画技巧的追求、讲究和娴熟驾驭,任何创作上的奇思妙想都可能无法达成,那是要凭着手上的功夫,运用油画技法的精湛与独到来不断开掘、完善、推进的。也就是油画作品中的每一个笔触都要通过创作者主动的心理体验和整体把握,而将其物化在一个精妙的维度上。绘画需要一笔一笔地画出来,每一笔经过创作者的判断、体验、表达和修正,当画面铺满以后,整体说什么,每一笔和整体的关系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画画的人之所以那么着迷,之所以一辈子投入在自己的画里边不管别的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具象油画的艺术表现是通过画家的技艺实现的,无论这种技艺是何种程度,只要承载了画家的思考与情怀,这种技艺的存在价值就会得到显现。恰如戴士和先生所说:“技巧不仅仅是手段,艺术语言本身就包含意义,与一般语言完全不同,艺术语言本身并不是光秃秃的符号,不是等待注入思想的空壳。艺术当中的技巧本身就直接与‘艺’与‘道’相通。”

 

 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这感性,却是因由艺术家主体的差异而显现不同。姚风的意图,就是让我们在她的画面中感同身受。她在前往各地采风写生时,或走街串巷拍摄照片,或支起画架对景写生,都有随时掏出纸笔画小稿的习惯,那些微弱的、步履匆忙的灵感在小稿中被捕捉并得以确知,再经过或缜密或感性的思想,使得略显平凡的风景转生出长存于时间与空间中的永恒。用画笔尽情采撷山川湖海、旧院古镇、石桥瓦屋、雕梁画栋的建筑之美,纵情勾勒山东威海、洪江古城、婺源、沙溪古镇、香格里拉等地秀美的自然风光。无论是古镇老屋、山水风景,或是具有民族文化气度的主题性绘画创作,都有着严谨细腻的具象偏写实手法,欢快大气的写意概括,厚重柔和的色彩调子,浪漫抒情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姚风作为一个创作者内心浓郁的情感寄托,以及较强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技巧。她笔下的作品勾起了观者对当时当地不尽的回忆和向往。她说:“绘画是去捕捉自然物象的痕迹、生活的痕迹、山水花草的痕迹。万物都是一个生命体,但凡生命,总会有一个行运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是一瞬间、几分钟、或几天,也许更久,几年甚至上千年。无论长或短,它们都会留下一些痕迹,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捕捉的媒介,我们也可以窥见自己的喜悦或怀念。我以为,这就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每个艺术家都在捕捉不同的、被自己感受到的痕迹。我喜欢安静地凝视自己所身处的生活环境,久长与平凡共存,并在微观的观察和表达中找寻乐趣。”

 

中国美学家宗白华认为,艺术最高的境界上空灵和充实的结合,“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粲然呈露于前。'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而艺术之所以称其为艺术,首先在于它特有的解放性、创造性,它不是静止的某个元素,而是循环无休的审美真实。姚风自觉地,用新鲜视觉经验渗透于自然风景的方式展现了具象油画的表现形式,色彩是情感的隐喻,是本心自观的方式。作画时选择的对象、语言、所想要呈现的内容,至远,远在画外,目光尽处,至近,近在脑海、心中。在这个创作历程中,分明集结了她的寻找与阐释——从自然风景中寻找到意趣并融入个人经验,从而使自身和画面都变得独特而丰富。为自己,也为每一位观者暗示出创作情怀深处的那抹底色。

 

 

作者:隐里(世间好物不坚牢,不如隐在心里。)

 

艺术家介绍:

 

姚风,女,1991年4月8日出生于安徽桐城。本科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评论与策展研究专业。云南油画学会会员,写生中国会员,北京艺术云朵签约画家,山东春秋拍卖签约画家。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特约编辑,雅昌艺术网云南站编辑。

 

参展情况:

参展情况:

2017年作品《寨英春景二》入选“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画家扶植计划暨绘画新锐展 ”

2017年作品《草原之魂—骆驼》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古城余晖》入选“意象·叙述—第三届云南油画学会作品展”并获得佳作奖

2017年作品《雨花小路》入选“昆明广场2017艺术展——昆虫时代”展览

2017年作品《渔港》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作品大展”

2017年作品《背影》、《九月的香格里拉》、《寨英春景》入选2017安徽美术新人新作展

2017年作品《水畔沙溪》入选“2017昆明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三等奖

2017年作品《香格里拉之心中的日月二》入选“写生中国·2017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获得金奖,并被组委会收藏。

2017年作品《暖冬》参加“山东春秋2017秋季拍卖会”,并获得《新青年专场》最高成交价31050元(含佣金)

2017年作品《观海》入选“中国油画风景方向研究生写生展”

2017年作品<古城>入选“学院风—— 首届全国研究生艺术作品大展”并获得铜奖

2017年油画作品《背影》获得首届中外美术文献奖美术作品类最高奖文献奖,《古城时光》获得首届中外美术文献奖的提名奖

出版、刊载及收藏情况:

油画作品《拾阶而上》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民族博览》刊登于2017年4月期

姚风文章散见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艺术品鉴》、荣宝斋《艺术品》、《中国美术报》、《中国文艺家》、《中国民族博览》、雅昌艺术网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