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真-爱默杨的虚拟影像

2018.03.01
杜曦云
391

逼真——爱默杨的虚拟影像


文/杜曦云

 

具体而微的生存处境,是最为强大的力量,逼迫着每个人和它面对。生存下来并尽可能快乐,是生命的天然欲望,这种欲望遭遇生存处境时,人几乎随时随地意识到求真能力的重要,以及自身求真能力的有限……


智慧来源于求真,辨别真假,是求真的必然要求。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这是人们长久以来最关心的问题。所谓“真实”,是独立于主观感知而存在的客观事物。检验真假的唯一手段,是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亲身感知。


摄影这个媒介,必然引发真假之争,这来源于它的机械复制性: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尽可能准确、清晰地记录现实事物的表象。但纯然自在的客观真实,是无法用任何一种媒介来完全记录、再现的。把摄影完全等同于真相,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光学镜头下的物像,与视网膜注视下的物像不一样;摄影的选择对象、角度和定格等,都取决于拍摄者的观念……所以,摄影也只是一种假像,它貌似真实,但包藏着相当多的虚假。也正是貌似真实,让它能掩盖强大的欺骗性,令人轻信。


如果只是把摄影当作制造图像的方式,这时,卸掉了真假之争这个包袱,注意力更能集中到作者的表达目的上,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影像满溢日常生活的当代,新的影像器材和后期处理技术层出不穷,爱默杨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对影像的理解很开放,没有心理包袱的制造着虚拟图像,但又让它们尽可能接近客观事物的效果。对他来说,在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之间的暧昧过渡,产生的复杂层次和含混意义,更能表达他对当下生存处境的复杂感受,所以,他选择了制造逼真的虚拟图像这种方式。


他目前的作品,大致围绕两个问题领域展开:当代人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当下中国平民的心理状况。无中生有,爱默杨用生产影像的数字技术,在数理逻辑、电子媒介搭建的空间中,让一个个如同软化玻璃般的人像浮现出来,细节都非常细腻逼真。在电子媒介的世界中,这些人是空心的,只有一张张闪亮剔透的人皮。他赋予这些人像晶莹、透明、坚硬而易碎的质感,这种质感视觉上酷炫,但明显是没有生命力的。抽空后皱巴巴、软塌塌的表皮,缺失了饱满的骨肉和充盈的灵魂后,难以踏实伫立和有力行动。而且,既然能被无中生有的制造出来,也就随时可能彻底消失,真正充斥这个虚拟空间的,是强烈的空洞感。


围绕着当代人和虚拟世界的关系,爱默杨用电子媒介生成、制造的,是没有生命的无机世界中闪亮的空洞躯壳,逼真的大量细节无法掩盖绝对的空无,坚硬的材质无从建构彻底的失落。被强化的空洞、失落、无力等感觉,指向的是对虚拟世界的强烈怀疑,由此导向对真实世界的尊重。数字技术的发达,导致虚拟影像世界的极速扩张,它们极大的延展了人的视觉世界,让头脑中的想象能生动逼真的被直观呈现和衍变。爱默杨自己平时的大量工作,就处于虚拟影像世界的生产链上。虚拟影像工业的生产者们,生产出大量的虚拟影像,投放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越是精于此道的人,就越清楚虚拟和真实的本质差异。虚拟影像即使再逼真,依然不是真实的。甚至,它们越貌似逼真,就越是脱离真实世界自成一体的、空洞漂浮的、无限延伸的。越是大量接触虚拟影像的人,就越容易轻信它们,疏远真实世界,到一定程度就会不辩真假,走向多方面的虚妄。


虚拟影像是数理逻辑的产物,数理逻辑又是人脑思维的产物,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爱默杨的这些作品,既展示虚拟影像技术的逼真能力,又表达他对虚拟影像世界的感受,这源自他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频繁穿越时,对真实世界和肉身直觉的尊重。即使虚拟世界再完美有序、真实世界再混乱芜杂,如果智慧来源于对“真实”的把握和以此为基础的辨别真假,真实世界永远是生命的前提、基础、起点和终点。无论何时何地,肉身对客观事物的亲身感知,貌似低级,其实是智慧的主要来源。当人们利用这与生俱来的能力,对比真实物像和虚拟影像时,自然就体会到二者的差别。


《灵光》、《乙未年》、《菜市口》、《万泉寺》等作品,则落脚到中国现场。这些作品中,生产虚拟影像的数字技术不是用来让人信以为真,而是和“纪实”的影像并置共处时,有意袒露作为假像的特性。他在废弃或拆迁的场所(这种场所在中国比比皆是)实地拍摄,这些曾经有大量平民休养生息的空间,如今人去屋空,迅速的荒废败落。爱默杨实地拍摄后旋转这些影像,形成上下或左右颠倒的空间,然后在其中植入虚拟影像,让空间更加混乱荒诞。经过这些手段综合处理后的影像,亦真亦幻,主要用来生成观念空间、表达心理世界。


《菜市口》、《万泉寺》等作品,爱默杨首先拍摄有残留日用品的废弃空间,然后让虚拟的美丽器皿如同食腐植物般在墙壁上生长出来。废弃的平民空间、尘封的廉价日用品、美丽时尚的全新器皿纯属臆造,但又具有合乎光影关系的逼真效果……在这个本来悲伤的空间中,现实境况和美好理想、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和利益博弈等同时同地显现,这样的超现实组合,形成复杂的心理张力。


《灵光》、《乙未年》中,空间更加荒诞颠倒,奇异的力量以多毛的形态在其中生长、蔓延、躬行……直到猛然耸立。只有当下是最能真实把握的,没人能确切的预知未来,但当下的心理状态,却是能深入揣摩的。这些奇异的力量,关联着已经离去的居住者们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随着现实处境的变化而变化。爱默杨用虚拟影像的技术制造出惊悚的效果,并生成难言的悬念,指向不远的未来。


    依托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影像已经是视觉文化中最为方便的表达手段,它的可能性早已不止是纪录客观事物的表象。但单纯的炫技是没多大价值的,最重要的,依然是更具智慧的立场,以及由此出发的对生存处境的敏锐体验和深入思考,以及富有实效的表达。爱默杨这些作品中指向的问题,和当代人的生存处境有重要关系,这种关系,和他娴熟掌握的虚拟影像生产技术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文化能量。


          2015年10月21日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