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与文字

2018.06.23
胡诚
609

一、 竹与文字

  竹与中国文字结缘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4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号。在甲骨文金文中也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竹有关的文字。古人用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用牛皮绳穿起来编结成书,这就是所谓的“韦编”。

  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人们皆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以及《尚书》《礼记》《论语》等经典都写在竹简上。竹简的利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也因竹简而被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从形态上认识开始,把竹子进行加工,制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随着人类对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利用日益广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随之增加。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等。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而诸如“竹报平安”、“衰丝豪竹”、“青梅竹马”、“日上三竿”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

  “竹”的各种书体(《书法字海》) 《孙子兵法》残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