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画派:沂蒙丰碑

2019.01.12
340

2016年文章

 

沂  蒙  丰  碑

贺刘阳先生创立沂蒙画派30年

沂蒙画派研究

 

今年是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学院艺术大家刘阳先生,从艺近50年、创立沂蒙画派30年。

就刘阳先生开创的沂蒙画派,与刘阳先生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油画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思想与技巧体系,可以研究总结归纳出以下几方面:

一、30年创立中国唯一的沂蒙画派

综观中国千年绘画史,历代山水画大家辈出,大都是以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城乡向四周扩散,并以地域不同形成山水画的“南北分宗”,一般意义上:南宗山水与花鸟、人物、书法,形成了强调文化气息,重笔的变化、水墨韵味儿与造型的趣味,灵秀、工巧、精致的体系,多带有文人式的闲散、随意、趣味与清高;北宗山水则过于凝重、舒旷、浑厚,甚至刻板。“南宗”所涵盖表现的范围比北方要广,江南江浙、安徽一带以水乡、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古代有宋、元、明、清,山水画大家很多,现代有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吴冠中、曾宓;川蜀一带——近有黄宾虹、陈子庄、李可染;两广一带——近有岭南画派、李可染。北宗山水大都围绕黄河上下;太行山一带——古有唐、宋、五代李唐,近有贾又福;黄土高原一带——近有长安画派。而北方其他地域山水,则因交通与经济及观念等诸多原因,历代少有画家涉足,所画也只是零散的一些如见闻般的记录,未能像如上述区域,常为历代画家所表现的那样频繁与丰富,这里面除了有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民族的原因外,主要是受几千年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所左右——虽有工笔、青绿、写意(逸笔)之称与表现方法,但所描绘的物象,始终“被具象化”,“具象”始终是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评价标准。就连过去成为“教科”、“范本”的历代画家总结出的山水画的各种皴法技巧,也是以南宗山水物象、技巧规律为主提炼出的。

现代美术、绘画,黄宾虹、李可染不仅在表现山水的地域上跨度很大,技巧也更加多样丰富,但他们仍然是以表现江南的山水为主。直至贾又福表现太行山的北宗山水画,才在造型、构成、笔墨、用色方面,异军突起。

另外以前表现齐鲁山水风情的绘画,大多照搬、套用、复制印刷版《芥子园》的技法,与当代南京钱松岩、宋文治的方法,画北方山水,而不是根据自然物象、形态,探索适合、契合的方法,并没有形成与齐鲁自然山水、风景相契合的技法。

在刘阳先生自1986年至今扎根沂蒙、创沂蒙画派之前,表现沂蒙山题材仍是空白。

临沂所辖3区9县沂蒙山,多丘陵,平缓、平实,少有起伏跌宕,又因地处北方,气候干燥、植物种类少,似乎缺少中国画中“六法”所说的气势与气韵,故而很难表现。是什么吸引了生长在北京的刘阳先生,自1986年至今赴沂蒙层层挖掘、创作并形成了既具传统绘画“势”、“韵”、“境”及笔墨的特点,又具现代文化意识、思想、造型、光色的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沂蒙山水呢?

用独特的视角、语言与历史现实对话:刘阳先生的沂蒙山水画风,之所以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首先,刘阳先生摒弃不适合表现沂蒙山的古人、前人、今人技法与书本,也不只在表面上根据写生或照片翻版现实,而是用他独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涵养,及他多年潜心研究东西方古今绘画技巧与理论,在比较中,探索、提炼、总结,把握住了绘画的造型、构成规律,并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多维技巧体系。并结合他的规律化的超前思维、思想方式,与沂蒙精神对话,将思想、文化融入其中,再从沂蒙的山水表象中,提取出更深层次及与山水共生的沂蒙人的生存状态、价值观,从而形成某种观念,再通过视觉化的造型、构成,及笔、光、色规律,创造而不是复制出,一幅幅让人无法寻找对照,却让人可以体味,一看便入目难忘的沂蒙山水风情物态。

刘阳先生的沂蒙山水画,几十年中从未出现过反复,这就印证了他将自己融入沂蒙的物我两忘境界,画中才有那样深刻的思想内涵——平中见奇、静中寓动,浑厚豪放中多有为生存寻找乐趣的情调。造型、变形夸张,山、水、云、树、石、人、羊莫不如此,生动浑厚,用笔、用墨、用色深沉老道,又极富情趣,一层层反复积淀,结合光影,极大胆地使用超乎寻常的色彩构成,或交叉、或重叠、或分散,画中的物象与精神,不拘于画幅的限定,似有游离于画外的言不尽的感觉。

刘阳先生的沂蒙山水,与他的江南、湘西、云贵青藏高原等大系列,及人物、花鸟、动物、书法、篆刻一样,并不是为了写而写,画而画,也决非传统文人的玩笔墨概念。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思想境界,与体系化规律化的技巧,才真正奠定了他的艺术的地位,而这一切,也恰恰为深处山海之间默默的沂蒙,树了一个大而宁静、深厚而质朴的形象。至今,人们提到山东便会想到巍巍泰山与沂蒙,刘阳先生的历史贡献正在于此。同样提到沂蒙,人们也更会推崇刘阳先生开创的沂蒙画派。

二、刘阳先生艺术思想、技巧体系内涵

刘阳先生创立的沂蒙画派,究竟蕴含了哪些艺术思想与技巧因素?这就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1)1987年香港陈余生等先生,根据刘阳先生中国画、书法、篆刻、水彩、油画、版画特征,归纳出刘阳先生艺术思想、技巧体系:浪漫的敏感、现实的哲理、象征的朦胧、荒诞的解构。

(2)刘阳先生始终坚持,绘画艺术应当首先具备历史文化内涵。从历史的角度说:中国画有千年发展史与完整技巧体系,任何试图割裂与打破历史的做法都是违背规律的,因为中国的绘画经历朝历代始终在改变,那么如何正确面对历史,决不能盲目、低能的抄袭特有的艺术模式。文字、绘画的产生与发展,如同种族的延续与历史的沿革,以历史、前人为参照,只有在艺术思想与技巧上不断发展创造,融和现代西方先进的艺术文化观念,不断变革、创新艺术表现技巧,才能丰富中国画特有的中国特色。从文化的角度说: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一切艺术元素,都是画家对社会、人及事物各种生存规律、道德责任、价值观念及所涉及的人类文明进步的探索。

(3)刘阳先生重新界定了以往中国画的概念,他没有将中国画分科的山水、人物、花鸟,人为割裂开来,作为概念与技巧的不同来看待,不是被动地在山水、花鸟、人物画中用技巧去套概念,用概念去捆技巧,而是主动地选择将山水、人物,花鸟的客观存在的物象载体,互融、共生,通过体味、提炼,完成并丰富中国画在分科上的界定。自然而然的将所含的山水、花鸟、人物、动物,集中地反映他每一幅不同主题、技巧的作品中。

(4)从具体的构成、造型、笔墨技巧而言:刘阳先生沂蒙画风的作品,大都是取沂蒙的局部,加以放大、补充、去芜取精。山、水、树、石、人物均以刚柔相济的线条勾出,造型圆润浑厚而夸张,有接近自然姿态与传统中国画中的勾勒、皴擦渲染,有近乎符号化的几何平涂、组合、穿插与覆盖,大胆使用墨与色的对比与融合,以各种色彩倾向的灰色为基调,在黑、白、灰的极端化色彩构成中,结合物象自身与艺术构成规律,重新创造出他心目中、印象中的沂蒙,使中国画在形、墨、色的基础上,融进光、影点、线、面的强化作用。同样,在江南、湘西等系列作品中,更多的将水墨幻化到极致。

早在80年代,徐放先生在为刘阳先生所写的文章中,将刘阳先生综合艺术技巧进行了归纳:“刘阳全面,得先说他的诗。记得我曾在出版发行的刘阳《荒诞世纪》个人诗集,为他所作的诗序文中,这样评价他的诗思、诗体、诗构:

刘阳的诗流露出一种波德莱尔式的“恶之花”的苦难的震颤,是梦呓,又不仅仅是梦呓。它不仅仅是对丑恶的厌恶感的宣泄,多少夹杂着东方人骨子里,所特有的忧患精神和道德审判意识,与他自己的责任感。刘阳之所以将自己的诗定位于“荒诞”,恐怕是对现时代人的尊严的丧失、人格的异化,及对非理性现实存在的揭露讥讽,表现出人对自由价值及人性温暖的向往与追寻,同时也是与刘阳绘画作品的风格相统一的。

与诗最贴近的是刘阳的书法,除具有上述同样对古老文字艺术的关注外,属于刘阳自己风格的书思、书体、书构,更多的是对传统与古典的文字形式所折射文化内涵的本质的反思,刘阳虽深研大篆、魏碑,黄庭坚、黄道周、王铎、傅山、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于右任、毛泽东、张大千、来楚生、王遽常诸书体,却不为历史的丰厚而沉重。在遍览古今书史书论之后,刘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化的教学及创作理论。同时作为书法的探索与创作者,刘阳已将五千年文字艺术中的篆、隶、楷、行诸书体,有机地提炼、融合成为刘阳自己的风格——以线条文字结构变化见长的、荒诞意味的文字书写意念、视觉技巧的解构与重组。

刘阳的绘画与他的诗文、书法相比,画思、画体、画构要平和现实得多,象征的朦胧、浪漫的敏感、现实的哲理意味更浓,这可从他几十年确立的“沂蒙画派”与艺术论中窥见一斑。刘阳的山水画,在选择了以沂蒙山为表现介质之前,偏爱董源、巨然、范宽、王蒙、倪云林、沈周、石涛、龚贤、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作品及精神的他,已将浓厚苍茫、深邃作为视觉表现方向,在读大学时,刘阳已不满足描摹自古人与自然,常将搜集的多种材质、肌理不同的石块,置于有沙有水的盆景盘中,寻找自然与理想中的山水规律。在选择了沂蒙为载体并创立沂蒙画派之后,刘阳的山水画更是凭直觉而观,严谨构成,大胆运用各种笔墨色彩技巧,用风格化了的现实、浪漫、象征、荒诞手法,注重表现现实的内涵,将人性的主题深化到用互融的笔墨、共同的肌理、多变的结构的画面表现上。

刘阳的花鸟、动物画,则经历了几个时期,深受任伯年、齐白石、刘奎龄、刘继卣作品影响的他,由追求轻松变形到工细构成,再到符号化提炼,仍是现实、浪漫、象征、荒诞的展开,充分发挥了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质,同时也展示了花鸟画作为实验性最大的发挥余地。

刘阳的人物画,注重线条运用。人物造型极亦或严谨、亦或夸张。喜爱陈洪绶、任伯年作品的他,善于充分运用历史,将他原有的扎实的人物结构基础,与历代大师的艺术精神、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律化的构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阳曾尝试将人体与山水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人体山水画”,这是刘阳将人与自然的规律化的典型努力。

除中国画外,刘阳绘画的全面性还表现在油画,版画、雕塑的思想、个性化技巧上,一直热衷于音乐与色彩画的他,对波提切利、伦勃朗、毕加索、马蒂斯、莫迪里阿尼、达利等人的艺术思想、精神及技巧深研多年,一直以毕加索的“变化中求生存”的格言,作为他自己不断变化发展的镜子,即使在写实的作品中也大量融入了现实、浪漫、象征、荒诞的结构、光影、色彩关系,强调用色彩造型的规律与创造性本质,并融入中国画的造型、透视、写意及概括与对比”。

刘阳先生历经30年创立的沂蒙画派所形成的影响,不仅仅是艺术现象,正如历代山水画大家们,所作出的努力一样,既丰富了中国画在技巧上的表现形式,又在题材上拓展出了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艺术思想、技巧体系。

三、刘阳先生艺术体系与沂蒙系列山水作品的特色

刘阳先生30年沂蒙山水作品大系列作品特色:

1、      水墨系列:中国传统水墨画,最大的问题是,对物象结构研究不足,过分强调“写意”的不求甚解,及所谓“空灵”的留白,以至于导致以“笔”、“墨”,掩盖对结构把握的欠缺,看似云、水之气铺天盖地,却流于空泛、轻薄。用笔的能力与程度,决定了水墨的趣味与效果。刘阳先生在继承吸收龚贤、黄宾虹、李可染的层层积染的基础上,更加灵活的用水用墨,达到匠心与天成有机融合的 境界。

2、      色彩系列:中国画对色彩的理解有些过于极端,要么以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宣纸、水墨是特色、认为“水墨”是中国画的“魂”,对色彩加以排斥;要么在对色彩关系、科学规律、色调,及用色彩造型缺乏了解、研究,只知物象的“固有色”,或是盲目照搬西方水彩、水粉、油画色彩的使用。乱用色彩,导致脏、乱、腻、花。刘阳先生长期坚持每一幅作品以一种颜色为主色调,保持作品的通透、洁净、清爽。从而达到表现四季、晨昏、阴晴与光、色的最佳效果。

3、      光影系列:光影引入中国画,是受近现代西方绘画、摄影影响。光是造型的基本手段,没有光,黑黢黢一片,不可能有物象外形形象。对光影的理解,始终处在“一点光源”的被动与教条的之中。其实好的摄影作品,恰恰是通过对主光源、反光、环境影响等光的发现与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光,不仅塑造了物象的外形,也塑造并影响物象的色彩。所以在刘阳先生作品中,会有很多种光的形式出现:或一片天光穿透云层直泄而下、或如舞台一束光线斜射而出、或受阳光、环境影响的彩色雾霭蕴韵无限……

4、      抽象化符号系列:中国绘画从宋代文人艺术,到明、清的写意与意象画,及西方现代艺术,包括符号化抽象艺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看不懂意象、抽象艺术。所谓“抽象”艺术的规律,不外乎是:要么取物象局部;要么将物象结构、形象、水彩变形;要么重新加减组合与重叠……。刘阳先生作品的抽象与符号化,包括:A通过比例、透视变化,将物象重新变形;B根据作品需要,人为改变与调整色彩;C通过设计方向、动态、空间及笔墨、光影、色彩,重新组合物象关系,并预留出欣赏空间。

四、从艺50载多方面成就

刘阳先生5岁从家学,在外公指导下读帖、执笔学习书法;小学时从表舅军队政治部同学学习素描、油画、水墨人物画,同时被学校举荐少年宫学习。中学绘画师从胡毅人、刘继卣先生学习花鸟、动物画;高中毕业师从滕再传先生学习工笔人物画;中央美院读大学时,人物画师从卢沉、周思聪、蒋采蘋先生,山水画师从贾又福先生,书法篆刻师从沈鹏、康殷先生,同时跨系研修油画、版画、雕塑。为创新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全方位的基础与功底。

多年长期得到:溥杰、陈立夫、程思远、于光远、廖静文、胡潔青、潘素、李瑛、古元、李桦、刘开渠、黄胄、舒乙、冯骥才、钱绍武、张仃、王伯敏、启功、王学仲、刘江、王冬龄、徐放、雁翼、丰一吟、谢国良、方祖岐、陈国令、张扬、高占祥、郭子绪、陈余生、彦涵、傅嘉仪、沈希诚、穆家麒、张道诚、魏学东、钟鸿、王裕晏、程大利、李隆、刘大为、颜振奋、李晓雨、罗扬、杜哲森、黄润华、包于国、贾又福、李少文、田黎明、卢延光、刘金涛、左汉桥、高名潞、刘曦林、包立民、朱守道、张道国、于水、王国之、李仁(韩国)、姜孝镇(韩国)、方然(新加坡)、金筑(台湾)、延宏、郁方、刘道广、刘伟东、王时中、王廷琦、刘开云、石仁勇、莫道宏、王裕晏、王全博、刘慧岚、刘玉祥、朱绍阳、高明、孙立卿等师、友的关怀支持。

学友:徐冰、方力均、刘晓东、喻红、卢禹舜、杨茂源、刘永刚、王玉平、申玲、吕胜中、刘士和、洪浩等,皆是当今中国画坛先锋、引领者、栋梁。

1986年刘阳先生赴山东沂蒙创作,开创沂蒙画派。并于河北、河南、内蒙、东北、山、陝、西北写生、创作

1987年北京音乐厅画廊举办个人画展;香港陈余生等先生,就刘阳先生艺术思想、技巧归纳为“现实的哲理、浪漫的敏感、象征的朦胧、荒诞的解构”

1988年北京荣宝斋出版《刘阳画集》;油画作品参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多家报刊邀请刘阳先生开设专栏,谈当代书画革新、创新。后从事新闻工作。

1990年应山东临沂市政府之邀,于临沂市展览馆举办画展,经当时在临沂挂职的中央办公厅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厅人事局副局长沈永社先生提议,正式对外宣布沂蒙画派形成,《科技日报》就沂蒙画派创立,发布首篇刘阳先生专访。

1993年出版《中国现代书印学史》《中国动物画技法大全》

1994年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院校授课、教学;出版《漫话中国历史名人名著卡通系列丛书》。与国家质量万里行负责人艾丰先生,合力推出“中国品牌系统工程”报道,推广品牌与质量。

1997年出版《大学美术》《刘阳艺术论》《刘阳书法篆刻集》;

 1998年出版《沂蒙情刘阳画集》《刘阳花鸟人物画集》《刘阳书法篆刻集》

2000年在不断完善沂蒙画派的同时,深入、拓展苏、浙、皖、徽州、赣、湘、鄂、川、粤、云贵青藏高原创作

2001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纪沂蒙.刘阳画展”(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中心、山东省文化厅主办)

2002年出版《个人家庭成功经营策略》(上下)《名人百家相》

2005年出版《中国品牌之道》(大中型企业管理者参考教材)

2008年出版《江南发现刘阳画集》(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0年出版《中国名家精品刘阳画集》(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1年出版《大美院 大美术四家山水画集》贾又福、陈平、刘阳、龙瑞(天津美术出版社)

2012年出版《2012刘阳画集》(青岛半岛都市报)

2013年皈依星云大师,号“普辉”居士

至2015年刘阳先生已出版个人著作几十部。

应邀在多地举办个人画展及捐赠五十多次:

20世纪

1987年1、1987年(北京音乐厅画廊)

1989年2、1989年(北京民族饭店)

1990年3、1990年(浙江绍兴嵊州市文联主办)4、1990年(山东临沂展览馆、市文化局、市文联主办)5、1990年(北京亚洲大酒店)

1992年6、1992年(北京画店)

1998年7、1998年(江苏连云港博物馆主办)8、1998年(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

1999年9、1999年(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社科院、广州画院主办)10、1999年(山东烟台美术博物馆、市文化局、市文联主办)

21世纪

2000年11、12、13、2000年(山东日照市美协、市文化局、市文联、市博物馆主办);14、2000年(广东广州古今艺术品拍卖公司)15、2000年(北京画店)

2001年16、2001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市场发展中心、山东省文化厅主办)17、2001年(山东滕州市文化局、市文联、王学仲艺术馆主办)

2003年18、2003年(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2006年19、2006年(拍卖公司等专题拍卖)

2007年20、2007年(湖南常德市博物馆、市文化局、市文联主办)21、2007年(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主办)22、2007年(江苏南京傅抱石纪念馆主办)23、2007年(江苏苏州市美术馆、市文化局、市电视台、市报社、市工艺美院主办)24、2007年(浙江桐乡丰子恺故居、市文化局主办)25、2007年(浙江嘉兴美术馆、市书画院主办)26、2007年(江苏无锡市图书馆主办)27、2007年(神鸟文化艺术传播公司、栖云阁画廊)

2008年28、2008年(连云港市团市委、市文联、市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拍卖总行连云港分公司主办为“希望工程”捐助专题画展、专场拍卖。连云港电视台制作、播放参评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片《水墨.歌者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及专为刘阳先生创作的由刘阳先生自己演唱的歌曲)29、2008年(长沙湖南大学图书馆)30、2008年(广西桂林市图书馆)31、2008年(江西九江市基金会)32、2008年(海口海南大学图书馆)33、2008年(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34、2008年(合肥安徽省慈善总会)35、2008年(江苏南京残疾人联合会、基金会)36、2008年(南京江苏省慈善总会)37、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38、2008年(南昌江西省图书馆)39、200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40、2008年(重庆慈善总会)41、2008年(江苏宜兴市文化局、市文联、市美术馆、徐悲鸿大师纪念馆、研究会主办)42、2008年(浙江平湖市文化局、市文联、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主办)

2009年43、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办)44、2009年(浙江海宁市文化局、市文联、艺术馆主办)45、2009年(杭州唐云艺术馆主办)46、2009年(浙江新昌文联、美术馆主办)47、2009年(浙江嵊州大丰堂主办)

2010年48、2010年(山东威海市文化局、市文联、市图书馆主办)49、2010年(山东青岛市文化广播电视台出版局、市美协、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青岛美术馆、博物馆主办)

2011年50、2011年(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图书馆主办)

2013年51、2013年(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主办)52、2013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主办)

2014年53、2014年(浙江桐乡市文化局、桐乡市博物馆钱君匋艺术馆主办)

2016年54、2016年刘阳作品专场拍卖(山东济南)

各地、各省市电视台、与各种媒体新闻报道、采访之外,为刘阳先生拍播的电视专题片包括:2000年山东日照市电视台拍播(日照市政府邀请刘阳先生6-8月在日照创作,并在日照市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2001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拍播(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北京中国美术馆“世纪沂蒙.刘阳画展”)2008年江苏连云港电视台拍播(连云港博物馆“刘阳画展”)及众多公益活动。

作品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及国内外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大学收藏。

五、30年艺术创新

人类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进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的网络,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是有前提的:即必须A具备广博的文化学养、综合素质;B宽阔的视野;C思想的高度与深度;D相当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E自然、社会、对事物特性、规律的把握;F精湛的技巧、技能;G精细精密的制造与质量; H提升、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及改变影响思维、行为方式的价值与贡献;I时间历史的检验……缺一不可。创新规律的发现、归纳、提炼,创新是延续的基础。从刘阳先生1986年创立的沂蒙画派与沂蒙画风,可以一目了然。

中国画与西方水彩、油画的画种界限区别,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艺术拓展的所在。其实只是于材料工具的稍有不同。中国画、水彩都是用纸与水质颜料,以水调和,不易覆盖;笔则是锥形毛笔。最大的区别是:纸与墨。中国画写意画用吸水性强的生宣纸,工笔画用的熟宣纸不吸水。水彩纸不吸水;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水墨画,多以单色墨,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国画与油画材料差别,油画用布、板等耐油材料,颜色则是油质颜料,用油调和,可以反复覆盖。笔则是扁形平头笔。材料的差别,导致创作程序有别、作品的肌理、质感不同。中国画因材料特性,决定了不可能反复修改,在准确表达的前提下,还要画出笔墨的趣味。

以上材料差别,导致技法差异。中国画用线造型,水墨平涂为主,用色相对较少、且比较单一。西方水彩、油画多用点、面造型,多用科学的透视、比例、色彩、光影。形成了中西方并行的艺术观念与模式。千年中国画,历朝历代大家与经典作品无数,宗教与记录史实的严肃题材作品之外,其他山水、人物、花鸟作品,因为绢本材料的局限,存在:过多的折射封建国民性与价值观;对文学的依赖与诠释;审美与技巧的趋同性;作坊、师傅带徒弟式的狭隘的个人、区域性、书本观念、技法传承;寓教于喻与过多的自我感觉、自我表现。很多作品,千篇一律的线条、水墨,二维平涂式透视(散点)、造型比例(缺乏科学、解剖学对物象结构的了解),缺乏对色彩、光影规律的研究与表现,沉重、刻板有余,丰厚、轻松、情趣、幽默不足。随造纸术出现与宣纸使用,所以才有宋代以后文人对题材、笔墨情趣的提倡、追求与笔墨效果的探索。明、清时期水墨画更加丰富,完成了由精致工笔到高度概括、甚至粗放的写意的飞跃。但比例、透视、色彩、光影等问题,仍很少涉及与改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摆脱了“文革”的束缚,改革开放中,文化艺术得以中兴。在恢复传统与借鉴西方文化艺术的过程中,各种艺术思潮百花齐放,色彩纷呈。其中思想活跃、注重并具有严谨文化、艺术规律、造型能力等的学院艺术,成为当代艺术创新的先锋。刘阳先生1986年创立的沂蒙画派,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中应时而生的。

30年,在不断形成与完善“现实的哲理、浪漫的敏感、象征的朦胧、荒诞的解构”艺术思想与技巧体系的同时,刘阳先生始终如一的坚持走创新之路。刘阳先生书画艺术,独特创新的特点大致如下:

1、题材创新。刘阳先生作品题材,将从未有人表现的沂蒙山,着力用大构成、大块面、大色彩,以达到北方山水疏旷的效果。而江南、湘西、云贵青藏高原等大系列,则更加注重水墨韵味。

2、构成创新。构成是指:A题材选取的布置,B整幅作品的构图、设置。刘阳先生作品的构成,吸收围棋的用边与黄金分割比例,整体中有重点,重点中亦有重点。同时利用边的空间的边际效应,通过用笔的节奏、内容的旋律、物象的方向、光影色彩的递进,将视线引到画外,延伸了情节感,拓展了欣赏与想象空间。

3、造型创新。造型是指:A物象自然结构、形象、比例、动态,B艺术化结构、形象(包括变形、符号化提炼)、比例、动态,C点、线、面的造型方法。中国画多用线条造型,西方水彩、油画则点、线、面互用。造型不是抄形,需要有专业造型基础,与变化提炼能力。刘阳先生作品中的物象造型,是根据作品需要,通过改变物象比例、透视、形状、及色彩、光影,实现的。造型最关键的是:在科学的结构与美学基础上,突出强化物象规律化的趣味,而不是随便乱来。造型直接影响作品的深度、寓意,及风格特点。

4、透视创新。中国画是散点透视,也就是画中物象,根据需要任由作者任意上下左右排列组合;西方水彩、油画是科学的焦点(一点)透视。刘阳先生作品,是在传统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基础上,吸收、融合西方绘画与摄影的焦点透视,及俯视、仰视、侧视等多种视角,从而拓宽了视觉空间与层次。

5、笔墨创新。中国画历来注重用笔、用墨。用笔即用笔的方法(笔法),是指用笔的力度;用墨,则是指用单色墨,造型、勾画、点染、渲染,这其中用水调和是关键,浓、淡、干、湿有墨分五色之说。中国传统水墨画,最大的问题是,对物象结构研究不足,过分强调“写意”的不求甚解,及所谓过于盲目与随意的“空灵”的留白,以至于导致以“笔”、“墨”,掩盖对结构把握的欠缺,看似表现的内容铺天盖地,却常常流于空泛、薄弱,缺乏力度。用笔的能力与程度,决定了水墨的趣味与效果。刘阳先生在继承吸收龚贤、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等先贤,用笔灵动或的层层积染的基础上,更加灵活的用水用墨,达到匠心与天成有机融合的 境界。

6、色彩创新。中国画中写意画、水墨画,多以单色墨为造型、勾画、点染、渲染的主要方法,追求“雅”或“淡”。但是淡雅,并不等于色彩单一、单调。西方水彩、油画,则讲究科学的色彩关系与整幅作品的调子(色彩倾向)。中国画对色彩的理解有些过于极端,要么以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宣纸、水墨是特色、认为“水墨”是中国画的“魂”,对色彩加以排斥;要么在对色彩关系、科学规律、色调,及用色彩造型缺乏了解、研究,只知物象的“固有色”,或是盲目照搬西方水彩、水粉、油画色彩的使用。乱用色彩,导致脏、乱、腻、花。刘阳先生长期坚持每一幅作品以一种颜色为主色调,同时融入其他色彩,做为微调与补充,既保持作品的通透、洁净、清爽,又丰富丰厚。从而达到表现四季、晨昏、阴晴与光、色的最佳效果。

7、线条创新。中国画自产生之日起,千百年一直是用线条造型。刘阳先生自幼习书法,对点、线有极深刻的理解。而他线条技巧的升华,是在大学时期,他通过有人推的装满湿砂子的小推车轮,留在地上的那种压力、力度、拧曲的痕迹,受到启发。所以先生作品的线条,弹性与张力十足、变化无穷。

8、光影创新。中国画历来只画形、色(随类赋彩),不画光与影;西方水彩、油画,则在注重科学解构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光影关系(有光才有物象)。光影引入中国画,是受近现代西方绘画、摄影影响。光是造型的基本手段,没有光,黑黢黢一片,不可能有物象外形形象,也就不可能有“意”的传递。但中国画对光影的理解,却始终处在“一点光源”的被动与教条的之中。如同好的摄影作品,恰恰是通过对主光源、固有色、反光、环境影响等光线的发现与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光,不仅塑造了物象的外形,也塑造并影响物象的色彩,甚至思想深意。所以在刘阳先生作品中,会有很多种光的形式出现:或一片天光穿透云层直泄而下、或如舞台一束光线斜射而出、或受阳光、环境影响的彩色雾霭蕴韵无限……

9、抽象与化、符号化创新:中国绘画从宋代文人艺术,到明、清的写意与意象画,及西方现代艺术的符号化、抽象艺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有很多人看不懂意象、抽象艺术。所谓“抽象”艺术的规律,不外乎是:要么取物象局部;要么打破种类界限,将物象结构、形象、色彩变形;要么重新加减组合与重叠……。刘阳先生作品的抽象与符号化,包括:A通过比例、透视变化,将物象重新变形;B根据作品需要,人为改变与调整色彩关系;C通过设计方向、动态、空间及笔墨、光影、色彩,重新组合物象关系,并预留出欣赏空间。

10、签名创新。中国汉字特性,决定了自古产生的特有的书法签名与印章。秦汉以前,多是自皇帝到臣子的政令与商人的信用凭证,多用金属铸凿,并未用于艺术品上。中国书画注重在作品上签作者姓名、字、号,或是室名,始于宋元文人自刻印章与加盖印章之风,经明清一直延续至今。由加盖作者姓名印章的补充与趣味,衍化成以示郑重与真伪。刘阳先生作品的签名,不再是以往题写作品名称与签名的“落款”模式,更多的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不是为了签名而签名,而是将签名补充成为作品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11、艺术思想创新。80年代香港陈余生等先生,将刘阳先生艺术思想与技巧体系归纳为:现实的哲理、浪漫的敏感、象征的朦胧、荒诞的解构“。其实不论自然、社会、人、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每时每刻都是在现实与幻象中纠结。顺应规律、不断完善,就成为最重要的“适者生存”的特质,顺应便可平和、平淡、平静,便可静观、内省,便可见本性、真性,便可不矫饰。经过提炼的“真”与“朴”的简洁与纯粹,是艺术思想最初元的原动力。才会永持不重复与不断变化的创新的丰富、丰满。

12、文化内涵创新。中国书画,自古分为官宦士大夫、与文人、及匠人之作,历来文化人是创造、创新与提出并探索、完善观念、概念的主流(能写会画的古代官宦士大夫,亦大都是经科举为官的文化人)。宋元以来提倡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文人画,更加注重文化气息与笔墨情趣。随时代变迁,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当下,并不是会背、会写几首古人的诗词,就能唬人那么简单了。综合文化素养、眼界、生存背景、价值观念、态度、与专业标准、水准能力,是艺术创新内在的核心。同时,现时代材料的更新,发现、融合、完善多种元素与文化含量技巧、方法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用现代人的视点、思维、方式,表达、表现,新的题材、内容、规律、趣味,是当代艺者需考虑与要做的。

刘阳先生将他掌握与理解的古今诗文、书法、篆刻、中国画、水彩、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元素,甚至其他学科的概念与方法,将取舍与精致,有机的融合起来,不断创造变化的多维艺术感觉与空间,总能令人领略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高度、深度、广度。

刘阳先生认为:过去不断变化、创新的30年,创立画派,空间、题材、内容是相对固定的,是具体的创新,是历史的必然,仍需不断提升与完善,已是历史。而未来广义的创新,则是要用一生,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环境中,需要从多时空、多种材料、多种观念、方法、技巧的关注与有效实践。要有更广博、精深的综合文化、专业知识、技能,作为补充,以更大的胆气、能力、实力,更精准的观察、思考、行动,在不断客观、清醒的认识过去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否定与完善自我,甚至包括那些已取得的成绩、成就,才是真正意义上创新与高度所必需的。

刘阳先生仍然在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刘阳精品沂蒙山水画方14.JPG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