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艺博采访纪实

2019.05.10
对话
250

1,           您的國畫寫意人物系列作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 您的作品风格比较独特新颖创作灵感来至哪里? 您从小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成长的?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是从小就喜欢还是因为生活?是什么让您坚持走艺术这条路?

 

老師:这个风格的作品大概是5、6年前开始创作的。它是从我的“江南诗意”系列创作中走出来的,“江南诗意”系列作品创作手法相对比较传统,为此我对画面构图,物像造型,色彩上重新审视,通过了一个过程的摸索才创作出这些作品,我希望它能更适合当代的审美需求,而又不丢失文化精神内涵。

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家乡的山水,风土人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作品创作的题材与灵感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结”吧。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叔叔们会从外地回来。他们会带来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讲各种新鲜事。这时自己已经开始喜欢涂、刻一些东西。上初中时,我来到了厦门,这个当年十分向往的城市,才有了机会跟一些正规的美术老师学习,后来考入专业院校开始接受系统艺术教育,毕业之后分配到报社担任过美术编辑、摄影记者等工作。能坚持做艺术这条路,主要还是自己兴趣,因此也就很享受创作的过程,有苦也有乐。

 

 

2,  您的作品一般是需要画几次才能完成?您的作品每个笔触都很生动,画面也很有质感 ,能谈谈您创作这些作品的心灵感触吗?能感觉的到您每幅作品都需要经过无数次构思创意才能达到最佳。

老師: 我创作一幅画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也就是比较慢,需要安静下来慢慢积淀。但一般一幅作品只会一次性完成。往往画面越简,越不容易创作。画面越是简单到几个色块和几根线条时,更是反复推敲,反复琢磨。稍有偏差,感觉就不一样了。这个过程看似很枯燥,但我享受其中。

 

 

3,  当代写实作品大部分画面都比较单薄没有绘画语言,有些甚至接近照片的感觉,您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和观点?因为您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符号而不是随波逐流。您觉得什么东西才是艺术家应该坚持的?

 

老師:我不太喜欢过于写实的东西,过于在意物象的真实性,而忽视艺术最基本的借物说事、说情中‘我’的特性。艺术家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创作出只属于艺术家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分享给观赏者,这才是艺术家所应该坚持的。

‘’

‘’ ‘’

 4,  您的早期作品有过其它风格的创作经历吗?从整个艺术生涯脉络看有

哪些明显阶段?哪個時期的藝術或者藝術活動對您影響最深?在您的

作品中有哪些體現?

老師:我是从院校毕业的,早期有着很多的学习和创作经历,早中期主要从事山水画创作。近十年里,基本上凭借早期的多样创作经历的基础,在小阶段创作中创作比较重感觉,打破了题材的限制,比较注重自由发挥。

在院校学习期间主要受老师的影响,在传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进入社会后,先后经历了各阶段的当代艺术冲击,也糊涂了好一段时间,经历过历炼和成长,自己知道了要做什么,所以现在创作的作品是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下,用精神内涵的力量站立着。

 

5, 作为艺术家和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人,这两个角色有冲突和分裂么?如果

      有,具体如何表现?如果没有,你是怎么实现统一的?

 

老師:平时除了画画,主要还是翻翻书,有选择的看些展览和外出写生,还有就是同行们的交流。日常生活里,我比较随性,喜欢安静,也喜欢各种美酒,各地美食。但在画画的时候,是越安静越好,那是我一个人的天下。

 

6,  很多人觉得学艺术赚不到钱,关于艺术和商业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

     呢?

老師:艺术与商业并非水火不容。艺术商业化,指的便是艺术的流通,包括艺术品流通,艺术家交流,艺术观念流通和艺术机构活动流通。毕竟艺术品所传达的精神是需要传播的,艺术品在流通过程中,必定会增加其受众量,这也就为它本身的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18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逐渐商业化,从海顿到莫扎特等作品,大部分都是当时各大音乐厅和各种组织的私人委约作品。正是这样,才使音乐成为一种平民化的娱乐活动,使无数乐谱流通和传承,避免了将音乐家的作品陷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艺术虽然承载着人类文明最辉煌的一面,但它本身并不能作为物质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因此职业艺术家也需要融入商业社会,解决温饱问题才能维持创作。近代中国兴起的海派艺术,从最开始就是由上海商业的繁荣,促使了一批画家开始卖画为生,成就了任熊、吴昌硕等著名画家。随着上海商业和艺术更好融合,又推动了各类艺术的崛起。而现在的艺术家更需要与专业的机构合作,才能发挥更好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画家专心画好画,其他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帮你去做即可。

 

7,   通过这些作品,您希望带给观众什么感受,或者说有什么教育意义在里

面?

 

老師:我的作品希望能给观众带来画面的诗意和美感,进而感受到优秀文化传统的美。比如,我的“春风家族”,这个题材的系列作品起源于五年前,当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创作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和诗意,同时又能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才有了这个系列的作品,这个系列的作品,主要在线、墨、色的融合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一系列的变形。提炼,使她更富有情趣,画面构图上也更具形式感和趣味性,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美,同时也适合当代人们的欣赏习惯。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创作这个系列的作品,未来她们有着丰富的延伸,将成为一个很大的家族,希望这系列作品大家能喜欢。

8,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不管我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多少都是需要有“名”

    和随之而来的“利”,生活本身的需要嘛,对于卖画这件事您怎么看?

 

老師: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创作完成,作品就与创作者没多大关系了,因为创作者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但作品所传达的精神是需要传播的,作品的流通展示必不可少,卖画也是一种流通方法。是一种符合当代价值观的不错方式。艺术家也是人,需要生活和再创作。比如,近代中国兴起的海派艺术,从最开始就是由上海商业的繁荣,促使了一批画家开始卖画为生,成就了任熊、吴昌硕等著名画家,从而形成了当代相互需求与依存的状态。

 

 

9,绘画对于现在的您来说是某种修炼与顿悟的过程,画面的绘画性、书写

感 ,能承载画者的欢乐。请您谈谈您在今后的艺术道路路上的发展方向?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绘画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质是什么?回归和坚守绘画的纯粹性能感受到了什么?

 

老師:我会一直坚持我的创作理念,用当代的艺术语言表达与传播的传统文化精神的诗意与美,把我从身边感悟的事与物分享给大家。

谢谢!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