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是你“沙”的作品,但感觉到真正在起作用的,确实看不见的“风”,中国古语有云:“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自然”是否也是你所追求的?
飞沙系列作品从另一个角度是可以这样看的,作品本身只是一个结果,它记载着各种“力”在画布前方所进行的活动,记载着他们的方向与速度。沙子是风吹过之后留下的痕迹,就像海水退潮之后在会沙滩上留下各种痕迹一样,我们看不到海水,但却能感觉到海水曾经存在过。
我希望作品表面少一些刻意的痕迹,因为这些东西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妨碍人们对作品本身所要传达的精神性的思考。当然要做到自然也需要有更高的技术,使技术能够隐含到画面当中去,其实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技术,也是为了能够很自然的把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现在其实更喜欢在整体感觉很自然的画面中加上点不自然的,莫名其妙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会引发观众进一步的思考。
“沙”的哪些特质吸引了你?
沙子与生命的关系,这是我创作飞沙系列作品的源头。沙子与土壤不同,土壤是许许多多生命产生的温床,无论动物还是植物。沙子给我的通常印象是与生命无关,所以当我在海边发现无数的密密麻麻的小螃蟹在小沙球之间来回的穿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时,这一巨大的反差使我当时就被触动了。
并且沙子通常是非常洁净的,这一点也使我非常愿意接进沙子;我不会去触碰一只土壤中的虫子,但我却非常享受沙滩上的小螃蟹在我手掌上爬行的感觉。因为没有太多污浊的东西掺杂其中,沙子也更适合表现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更适合表现一种对生命的感受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生命。
从材料技法方面来看,沙子也是其它的绘画材料所无法替代的。因为在作画的过程中,沙子是以一定的角度、一定的速度洒向画布,并在画布上留下运动的痕迹,包括被陶粒遮挡的痕迹,这一点传统的绘画材料就很难做到。
一沙一世界,是否通过微小的沙粒,你想呈现的是自身所感悟的世界甚至宇宙?
呈现自身所感悟的世界应该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做的,只不过角度各有不同。我对表现生命的感受很有兴趣,这种感受小到自己体内经络的运动,大到宇宙的活动,总之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东西,而沙子这种材料又很适合来表现这种感受,它可以传达出的动感,它的形状的不确定性,它本身的质感都与我想表现的东西很贴切。
你的作品看上去充满偶然,您怎样在作品中处理必然与偶然,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关系?
其实飞沙系列作品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偶然,从最初的几幅哭砂系列作品,一步一步的变成现在的样子。尤其沙子是从各种角度、一定的距离洒向画布,偶然的因素、不可控的因素肯定有很多。
最初做的几张哭砂系列作品,沙子是撒满画布的,最终是要用沙子把画布全部覆盖住,所以那时的作品还没有多少偶然性可言。但是在作画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偶然的效果,我就会在接下来的作品中做进一步的试验,飞沙系列作品中的被陶粒遮挡所产生的白色痕迹,就是这样试验出来的。在后来的作品中,偶然的因素越来越大,所以沙子撒到何时停住就变得非常重要,往往撒的过了一点想要的感觉就没了。
作画之前我一般会画个小稿子,画个大概的构图、感觉,但开始撒沙子后,后面的每一步如何进行,往往不是根据稿子,而是之前撒沙子的效果,所以作品与稿子一般都会有所出入,甚至完全不同。
人创造艺术,艺术塑造人。通过“沙”的创作,是否也启发了你某些精神与人生的感悟?
以前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喜欢就做了。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作品中所有有生命感的小颗粒都是在奔波、运动着,而现实中的我一点不亚于这些小颗粒,经常忙得连画画的时间都没有,这一点对于作为职业画家的我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忙碌又是值得的。所以,人生只要不是虚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