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乃“胸中之象”—魏宏声

433
说起中国美术史,同时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中国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萌芽以来,唐宋五代时期的鼎盛以及元明清写意的兴起。无论王维、荆浩、关仝、李成、范宽,或董源、巨然皆以山水抒情写意,后元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皆是体会自然。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客观自然景物的再现,古代画家们认为,山水的美不在山水本身,而在于它体现了玄学里的“道”,山水与道的结合,乃“胸中之象也”,“胸中之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可理解成是人强制地给客观物象穿上了一层精神外衣。

山水画作为表现中国人空间意识与精神内涵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反映画家自我文化意识和精神风范的一种手段,除了应通过对具有创造性的笔墨语言的运用和对具有超越存在的生命形象的选择,而赋予画面以奇妙的精神氛围。更是呈现自然空间与心灵空间的统一,视觉感受与内心体验和无限想象的统一。

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例,这幅北宋的青绿山水巅峰之作,以布局严谨有序,却很夸张的浓艳的青绿基调表现出了山河锦绣,更多为画家心中的山水意象。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苍润洗练的笔墨及动人意境描绘了富春江的初秋景色,好多山峦沙洲的实际自然景观在画中均化为胸中意象,使山水画创作达到了一个状景抒情、借物写心、意法化一的境界。中国山水画中独有的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更是为画家创造了无限的意象空间,画家凭借对自然的理解,将多层的空间进行主观处理,科学合理的挪让借用,乃是表现中国空间意识和精神空间的一种方法。中国山水画的用色也具有浪漫色彩,水墨的运用使黑白视觉效果构成了宇宙的生生不息的水墨世界,金碧、青绿、浅绛等设色方法无不体现着画家对大自然的主观审美追求,乃胸中意象的再现。

山水画家通过写生,对大自然的山水、云雾、雨雪的表现和再现中掌握了极其特殊的超越于自然规律并恪守“感形写神,状物达意”的表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的发展从开始就体现出了艺术上的充分自由,也恰恰是这种自由的创作方式,使中国画建立起来了具有东方绘画特征,程式化极强的形式、技巧和表述方式。

近现代山水画大家张大千、陈佩秋、黄宾虹、吴冠中、傅抱石、贾又福、陆俨少、宋雨桂、何加林、卢禹舜等人在山水画创作上又进入了另一个心灵空间,他们认为山水的涵义决不限于纯粹的自然给予,山水充满着情、思、境、灵、魂、魄,是宇宙精神与灵魂世界的统一和谐体,是客观事物的主观人格内化。他们将人间万物与山水融于一体,是时间、空间和自然万物组成一个奇妙的高质量的画面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万象的延续,使画面空间活跃着生生不熄的灵魂,更是“胸中之象”的再现。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更多精彩,尽在艺评网

艺术家登录

扫描二维码
注册/登陆艺评网

温馨提示
这个就是提醒的内容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二维码登录“艺评网”